新聞-中華看點

“公園+”模式讓城市空間更有活力(2)

2025-10-06 09:10:27央視網

走幾分鍾就是公園,這樣的“綠色密度”,不就是老百姓幸福感的來源嗎?那麼,除了數量多,公園的功能是不是也更全麵了呢?今天咱們也去全國各地瞧一瞧。

 “公園+”模式讓城市空間更有活力

5G智慧跑道、無人機外賣櫃、智能清掃機器人,2023年建成開放的深圳筆架山體育公園,科技範兒十足。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一些口袋公園則主打一個充滿童趣。在安徽馬鞍山,公園成了流動的文化課堂,有的公園以李白詩歌為主線,有的公園門口的書法屏風牆則寫著《陋室銘》。

走走看看,我發現如今的公園建設理念在不斷升級,早已不是一味“挖湖堆山、種花種草”的模式,而是深度融入城市更新、生態修複、民生改善等需求。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切改變都出於“以人為本”,所以更有溫度。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郝棟:“比如現在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公園做了很多適老化改造。比如現在科技賦能公園,可能手指一點,從一些App上就可以預約、可以買票。這種潛移默化的變化,體現了我們城市發展理念在更好地服務於人的需求。”

 “公園+”模式讓城市空間更有活力

這兩年有個很火的詞叫“跨界”,我發現這個潮流公園也跟上了。啥意思呢?就是公園不再是單一的休閑場所,越來越多公園正打破圍牆,與商業、藝術、體育等多種元素無界融合。不明白?那舉個例子,比方說公園+商業模式,來深圳看看。正逛著商業街,轉角就能走進綠道,還能喂天鵝和梅花鹿,這誰還分得清是逛商場還是逛公園啊?沒錯,這裏的公園和商場就是無縫銜接的。

“公園+商業”“公園+文化藝術”“公園+體育”“公園+文創”等等,這些“公園+”模式讓公園不再是城市中孤立的“綠島”,而是成為連接城市各種功能的“綠色紐帶”,讓城市空間更有活力。

郝棟:“這樣的功能不斷聚集之後,公園打破了過去我們對於傳統公園的認識。這種‘跨界+’的組合,一方麵激活了公園的生態價值,另一方麵賦予它更多的人文價值、商業價值等等。”

 “公園+”模式讓城市空間更有活力

說了半天都是城市公園,難道鄉村就不用建公園嗎?當然不是!隻是,鄉村公園的風景另有不同,你可以理解為是美麗如畫的荷花池、油菜花海、彩色稻田,甚至整個村落就是一個沒有圍牆、充滿野趣的大公園。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