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上,這位坦克兵用“腳語密碼”控製隊形(2)
2025-10-02 13:01:16央視新聞
戰火中的堅守:
從黑山到鴨綠江,用熱血築起防線
備戰的日子裏,訓練強度與日俱增,部隊特意安排文藝兵來到營地提振士氣,教戰士們學習樂器。高殿生也趁著訓練間隙跟著學,他悄悄練會了吹口琴和拉二胡。
平靜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關鍵階段,長春成為了國共雙方戰略博弈的焦點。高殿生和戰友們駕駛坦克,從密山出發,沿著便道行軍1000多裏,用了20多天抵達戰場。“水泥道不能走,怕壓壞了給國家添麻煩。”
最讓他刻骨銘心的,是遼沈戰役中的黑山阻擊戰。101高地成為敵我爭奪的焦點,彈坑密密麻麻,戰後統計竟有6600多個,高地被削低2米,成了“99高地”。
高殿生所在的營駐守在距高地700米處,任務是排雷、用坦克裝甲形成屏障。“那時候敵強我弱,他們有美式裝備,我們啥都缺,可沒人想過退。”戰士們異口同聲喊出“要地方不要人”,在憋悶的坦克裏守了三天三夜,靠幹糧果腹,最終守住了陣地。“勝利那天,有人哭,有人扔槍歡呼,那是拿命換回來的勝利。”
開國大典的“鋼鐵方陣”:
用腳踩出來的整齊與榮光
1949年,新中國成立,高殿生接到了一個讓他終生難忘的任務——作為坦克車長,參加開國大典閱兵。
可擺在他們麵前的難題不小:受閱的40多輛坦克全是繳獲的“雜牌軍”,型號不同、油門鬆緊不一,甚至連啟動速度都不一樣。要讓這些“老古董”走成一條直線,比打一場仗還難。高殿生和戰友們急中生智,摸索出一套類似摩斯密碼的“腳踩肩膀”指揮方式:腳尖點兩下是向右,腳跟點一下是後退,兩腳齊點是前進……這藏在鐵甲中的“腳語”,成為方陣整齊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