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政策“大禮包”來了!(2)

2025-04-09 08:05:54央視新聞客戶端

促進人才培養

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

通過記者的介紹,不難看出,此次《意見》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把人才的培養端與社會的需求端緊密結合,解決人才與社會需求適配度不足的難題。具體從優化培養供給體係、強化就業指導體係、健全求職招聘體係、完善幫扶援助體係、創新監測評價體係和鞏固支持保障體係,6個方麵提出具體要求和措施,謀劃了一套全方位的服務體係。

那麼,對於高校畢業生來說,有哪些具體可感的“大禮包”呢?我們也梳理了一下。

第一類大禮包是“強基賦能”

比如打造生涯教育與就業指導的課程、教材;推動大學生利用寒暑假至少開展1次就業實習等。

第二類大禮包是“搭台拓崗”

比如,建設一批區域性、行業性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開發新的就業增長點,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等等。

第三類是大禮包“科學公平”

比如優化規範招聘安排,包括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等的招聘時間,以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時間,都要為畢業生在校期間求職預留時間。各類招聘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設置與崗位需求無關的限製性條件等。

第四類是大禮包“兜底保障”

比如,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救助範圍,及時向符合條件的幫扶對象發放一次性求職補貼等等。

優化規範招聘安排和秩序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副司長吳愛華: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崗位涉及證書資格的考試、準入資格的考試。文件提出,持續優化招聘的時間和順序,把相關證書的考證和單位的招聘盡可能往前趕,這樣給學生求職留出更多的時間。如果前麵的考試不理想,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到市場尋找崗位。

另外一方麵,確保就業市場的公平公正,這是保護我們學生就業權益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對於就業市場上出現的歧視,我們正在會同人社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相關部門進行查處,在就業過程當中不能出現惡意違背學生利益的行為。我們要求高校開展的招聘會不能出現相關的條件,對所有的學生提供公平的就業環境。我們也希望用人單位能夠理性看待學生的能力,最好是人崗適配來選擇畢業生,不要一味卷學曆,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更好的就業機會。

調整學科和專業

培養社會和產業急需人才

此次發布的《意見》,可以說是打出了一套全鏈條的政策組合拳,讓就業工作不再是畢業季的衝刺跑,而是成為貫穿學生培養全周期的接力賽。

目前我國正在建設國家人才供需對接大數據平台,引導學校更好地設置學科專業。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經在進行相應的探索,以社會需求為基礎,根據就業狀況,來調整學科和專業的設置。一起來看↓↓↓

今年一開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也引發教育界的思考。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快速推進,如何培養出適應社會最新發展需求的人才?在浙江,整個教育資源的布局調整都在隨需求而變,近3年的專業調整率達到了25%。

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政策“大禮包”來了!

浙江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陳春雷:圍繞浙江省“先進製造業產業群”和“創新體係”來加大專業的調整,比如生均撥款的調整。不同的專業實行差異化的撥款機製。如果這個專業跟浙江省整個需求產業越吻合,我們的支持力度也會傾斜。現在學校必須有這個意識,培養端和需求端是否有效銜接,作為評價很重要的一個方麵。

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政策“大禮包”來了!

吉林省,2023年出台了《深化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調整優化改革服務吉林特色現代化產業創新實施方案》等係列文件。2024年,新增了20個與吉林省新質生產力需求緊密相關的本科專業,撤銷了88個用人需求低、與產業銜接不緊密的本科專業。

護航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政策“大禮包”來了!

吉林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學軍:有關部門協調聯動,建立急需緊缺專業人才需求數據庫,定期向高校發布重點行業產業人才需求。完善學科專業退出機製,裁撤一批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低質錯位專業,提高人才預測預警的科學性。

上一頁2/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