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中方可對歐盟汽車、白蘭地等采取行動(2)

2024-06-14 08:27:39玉淵譚天

相關產業發起和歐委會發起,區別在哪兒?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是這次調查的行業抗辯方,孫曉紅作為該商會汽車國際化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對這次調查的情況非常了解。他表示,反補貼調查基本都是由產業界申請發起。這是因為,隻有產業界才會最直接感受到某國競爭力強勁的產品可能對自身產業造成威脅,從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的角度出發,提出調查需求,發起有實質性支撐的調查。

而歐委會發起的理由是什麼呢?是歐委會主觀判斷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有威脅”。

孫曉紅表示,曆史上,歐委會幾乎沒有主動發起反補貼調查的先例。

在隨後的調查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合理之處。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用了三個詞來形容這次調查——缺乏公正性、客觀性及透明度。

首先,是抽樣的不公正。

歐委會抽取的三家企業,是上汽、吉利和比亞迪。為什麼抽取這三家,歐委會並沒有給出有說服力的理由。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郝潔表示,為達到預設目標,構造並誇大所謂“補貼”項目,歐盟委員會罔顧世貿組織規則,摒棄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在抽樣中排除了出口量靠前的歐美企業,隻選擇中國本土企業,抽樣標準不合規、過程不透明、結果不公正。

相關數據統計,中國品牌在歐洲電動汽車市場的份額大概在8%左右,這三家企業占的比例隻會更少。

歐委會嘴裏的“威脅”從何而來,我們也不得而知。

而麵對這樣的“威脅”,歐委會要求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提供的調查信息,異常苛刻。

3家被抽樣的中國企業有超過200家關聯企業被要求提交問卷,並答複了超過100份補充問卷,配合歐委會進行了長達數月的實地核查。無論是時間還是調查樣本量,在孫曉紅的印象中都是曆史少見的。

上一頁2/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