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餓了!龍船飯、甜醅子、煎堆…各地過端午吃什麼(3)
2024-06-10 11:07:00央視新聞
甘肅:甜醅(pēi)子
吃碗甜醅子,甘肅人才算過了端午。
甜醅子又叫酒醅子,甘肅人一年四季都愛吃,但在端午時吃才更對味。
甜醅子聞起來酒味醇厚,吃起來軟糯清甜。端午的甜醅子在發酵中還會用桑葉包裹,在濃烈的酒味、甜味中,會散發出桑葉的淡淡清香。
08
福建泉州:煎堆
在福建泉州,流傳著端午吃煎堆“補天”的說法。
古時,當地居民看“天”吃飯,在端午節前後,常常陰雨連綿,民間俗說是天空穿了洞,需要“補天”。盼晴心切的人們想出了妙招,祈願在端午節吃煎堆,它的形狀一片一片,可以“補天”,天便能放晴,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製作煎堆,需要將糯米粉、麥粉和白糖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倒入清水,攪拌均勻成黏稠的糊狀,下鍋煎烤至麥糊成形即可食用。
09
廣東潮汕:梔粿
潮汕人愛吃粿,不同時節吃的粿也不同。用黃梔做成的梔粿,是端午時潮汕人祭祖、看龍舟賽的傳統時令粿品。
梔粿的製作工序並不複雜,將黃梔用開水浸泡濾渣,泡出黃色汁液,與糯米漿搓勻後倒入蒸盆中蒸熟,放涼即可食用。
吃的時候用紗線牽拉,將梔粿截成小片,蘸著白砂糖。甘苦的梔子味混著白糖和糯米香,是潮汕端午節的滋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