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稀土從“軟肋”到“王牌”的逆襲之路(2)
2025-11-07 09:50:40央視新聞客戶端

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含稀土的炮彈,能夠打穿坦克,而坦克的外殼假如含了稀土,普通的炮彈就打不穿。
我國是全球稀土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坐擁全球近半的稀土儲量,無疑是捧著“金飯碗”。但“家裏有礦”不等於“手裏有牌”,50多年前,中國還沒有成熟的冶煉分離技術,無法對稀土進行提煉,隻能挖出來賤賣,同時還得高價買入別人提煉好的成品。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崛起,離不開徐光憲院士等老一輩科學家的卓越貢獻。他為了國家需要,四次轉換科研方向,提出的串級萃取理論,將關鍵稀土元素純度提到99.9999%,讓中國在稀土產量上占據了絕對主導地位。這一技術突破,推動中國從稀土資源大國,一躍成為全球稀土生產與出口的領軍者,徹底改寫了世界稀土格局。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稀土產業早已告別過去粗放、高汙染的小作坊模式,走向正規化、集團化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當中國打出稀土這張“王牌”時,背後是幾代科學家和產業工人從理論突破、技術革新到產業升級的接續奮鬥。
(總台央視記者 帥俊全 張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