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未雨綢繆的溫暖(2)

2025-10-16 09:37:29北京網友說

後來才明白,這叫“冬病夏治”。北京的供熱管道一般鋪設在了地下或隱藏在了樓宇內部,管線結構複雜,維修和更新都是一個大工程,尤其一些老化腐蝕嚴重的供熱管,需要在管道空閑期,才能對其進行處理。也正是這份“夏天的忙碌”,才能在供暖季開始時,按計劃把“溫暖”輸送到千家萬戶。

一股股跨越山嶺的暖

在北京的生態涵養區內,有著大量的山村。住在這裏,夏天雖然涼快,可一入冬,就會比城市冷得更早,溫度更低。燃煤取暖曾是山區居民度過漫長冬日的主要方式之一。一到冬天,家家戶戶的煙囪裏便會飄出白煙,若是趕上霧霾天,嗆人的煤煙味更會彌漫整個村子。這兩年,已很少能見到這樣的畫麵了,自2003年“煤改電”工程啟動以來,從首都核心區的胡同到遠郊山區,有137萬戶居民陸續告別傳統燃煤爐,換上了電采暖設備。如今,當冬日的晨光灑向胡同與山村,取暖不再是冒著白煙的嗆人味道,而是清潔高效的電采暖。

隨著改造工程的推進,連分散居住在深山之中的村居,也迎來了電力設備的升級與取暖設備的入戶。源源不斷的穩定電流跨越山嶺,抵達北京深山區的大部分村莊,把安全可靠的“暖源”送進了村民家中。為了讓大家“暖身又暖心,用電不心疼”,不僅取暖設備能享折扣,取暖季每度電還能拿到0.2元的補貼(取暖季每戶不超過1萬度)。可以說,冬季的溫暖在多方合力之下,化作一股股實實在在的暖流,穩穩淌進了大家的心坎裏。

未雨綢繆的溫暖

圖源:北京供熱公眾號

給奔波者的一個避風港

秋日的氣溫總像坐過山車,一場不期而至的強降雨,常常讓奔忙在街頭的外賣騎手和快遞員無處躲避。不過近幾年,走在我們熟悉的社區黨群活動中心、常去的商場廣場上,不難發現多了些掛著“暖心驛站”牌子的房間或獨立空間。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