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搬不動大山就搬人”(2)

2025-10-07 08:28:41中國西藏新聞網

“搬不動大山就搬人,咱們往地層穩固的寬敞地兒搬,建水泥框架結構的結實房。”這個思路確定後,政策配套隨即跟上:新房建設資金由縣財政、援藏資金組成,新村其他基礎設施的配套資金由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負責,共同籌措,再加上群眾人均1.1萬元的自籌部分,累計投入1.38億元,實行統籌統建。

可政策落地時,群眾的顧慮卻來了。尼瑪曲珍就犯過難:她剛花7萬元給老房加蓋了陽光棚、買了新家具,按政策,一家4口還得再拿4.4萬元投到新房建設裏。不隻她,不少村民都對搬遷猶豫不決。

為解開群眾的心結,曲鬆縣組成了由縣政協主席米瑪次仁帶隊的工作專班,住到鎮裏挨家挨戶聊需求;縣委書記和縣長也一趟趟往村裏跑,在村民大會上解讀鄉村振興政策,聽大家說想法——有人希望把大門口改造成門廊,有人想在院子裏加地漏,還有人要求把排水管挪到屋後,這些細節都被一一記下來,反饋給設計和施工單位。

羅布莎鎮黨委書記王森就是工作專班成員之一。他還記得幫尼瑪曲珍算賬的場景:“我們把援藏資金的補貼比例、自籌款的分期繳納以及貸款政策一條條講清楚,她慢慢就放心了。”設計團隊也按村民意願調整設計方案,連旱廁的位置、陽光棚的預留孔洞都與搬遷群眾反複確認。

群眾的顧慮消了,工程進度自然快了。2024年夏天開工的羅布莎村新村,年底就竣了工——給排水管網鋪到家門口,光纖直接入戶,牲畜棚圈和住房分開,整個村子又整潔又方便。

站在新村路口,尼瑪曲珍能清楚地看到雅魯藏布江的流水,“比住在山腰上亮堂多了!”她笑嗬嗬地說。

有了羅布莎村的經驗,全縣和美鄉村建設的步子邁得更穩了。在縣城往桑日方向的曲鬆河右岸,一處占地281畝的新村正在建設,不僅有150套住房,還配套了村級服務用房、幼兒園和牲畜棚圈,連未來要加建的基礎設施用地都預留好了。

上一頁2/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