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信函”是什麼?為何先給這14個國家(2)
2025-07-09 08:31:28玉淵譚天
畢竟今年4月,美國政府提出計劃在90天內完成90項雙邊協議時,就遭到了許多美國專家的質疑。三個月,達成近百份貿易協定——聽上去更像一個政治口號,而非現實策略。
基於現實情況,在特朗普此前的說法中,所謂“關稅信函”其實是提高與各國溝通效率的方式,“省時、省力”是它最大的優點,主要麵向的是那些無法會麵詳談的國家。
然而,眼看此前設置的關稅生效時間7月9日將至,特朗普集中發出一批“關稅信函”,且涉及的國家包含了正在談判中的貿易對象,甚至包含了聲稱已經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這與他此前給出的“無法與所有貿易夥伴逐一會麵”的理由不大相符。
美國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梳理這第一批收到“關稅信函”的國家,或許能夠看出端倪。
(二)為什麼第一批選擇這些國家?
特朗普最先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兩封“關稅信函”,是寫給日本和韓國的。其中日本關稅稅率相較於4月2日美國公布的水平升高1%,韓國則保持不變。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2024年,美國對日韓的貿易逆差都超過600億美元。按照特朗普加征關稅的邏輯,他們都是美國重點關切的對象。
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的信強告訴譚主,在特朗普政府看來,日韓作為美方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貿易夥伴,卻遲遲未能率先達成協議,用關稅當籌碼的策略在東亞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這讓特朗普感到不滿。
因此,首先點名這兩位傳統“盟友”,美國釋放出了一個明顯的敲打信號。
可這種敲打能取得預期效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