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信函”是什麼?為何先給這14個國家(3)
2025-07-09 08:31:28玉淵譚天
今年來,兩個國家都曾在關稅問題上對美國發出過強硬表態,其中牽涉的焦點議題也非常類似——汽車關稅。
美國是日本和韓國最大的汽車出口目的地。2024年,韓國對美國的汽車出口額為347億美元,占韓國汽車出口額的近一半。而在日本方麵,對美出口汽車約占日本總出口的30%。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測算,25%的關稅將導致日本損失170億美元。
頂著國內產業界的壓力,日本政府和韓國政府麵對美國的威脅,很難輕易降低籌碼。日本首相石破茂明確表示,他反對與美國簽署任何不降低汽車關稅的協議。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也在談判中要求美方重新考慮關稅措施。
美國想再靠“關稅信函”這一威脅手段讓其“盟友”低頭,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除日韓外,其他國家在第一輪收到“關稅信函”似乎在輿論場的意料之外——從對美貿易情況來看,其餘國家沒有一個位列美國貿易夥伴的前十名。即便這些國家都在4月2日所謂“對等關稅”的征稅名單上,但按照美國減少貿易逆差的標準,也的確不在美國優先談判的榜單上。不僅如此,其中部分國家甚至從來沒有在公開信息中披露過正在與美國談判的消息。
信強告訴譚主,對這些國家發送“關稅信函”,象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三)此時發“關稅信函”用意為何?
可以看出,針對不同國家的談判情況,美國的“關稅信函”暗含不同的目的,但根本目的隻有一個——談判施壓。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告訴譚主,除了施壓之外,特朗普還希望以一種白紙黑字的方式,扭轉他在關稅談判中反複不確定的形象——用文件的形式來約束行為,暗示這是“最後通牒”,自己不會再變卦。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這樣的行為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