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關稅壓力轉為深耕動力 多家A股上市公司積極發聲
美國推行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格局動蕩,對有全球業務的許多企業運營都帶來了挑戰。這一背景下,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公開渠道積極發聲,闡釋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並公布了一係列積極的應對舉措。
針對關稅政策對製造業企業出口帶來的成本壓力,部分上市公司表示正加速海外產能布局。有上市企業表示,已提前在部分低關稅國家或地區尋找製造場所並開展了相關人員儲備工作,預計可在1個月內實現低關稅區域的製造替代,同時,公司在歐洲市場以及亞太、中東、南美等廣闊的新興市場均有完善布局。還有企業表示,在美國、越南設立生產基地,同時將銷售市場逐步轉向歐洲和印度,利用東南亞基地滿足區域內需求。
還有企業正在采用科學的外貿結算手段,積極分攤關稅負擔。例如采用裝運港船上交貨價結算模式,也就是客戶承擔貨物運裝上船後的運費並自行清關支付關稅的方法,緩解自身業務受關稅的直接影響。還有上市公司表示,公司在美業務的相關關稅成本由客戶承擔。
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王開:多年來我國製造業企業不斷轉型升級,憑借供應鏈靈活調整與市場多元化策略,展現出應對美國關稅的強勁韌性。長期來看,中國製造業的全球供應鏈地位難以替代,疊加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持續發力,有望繼續在複雜貿易環境中保持自身全球競爭力,鞏固全球競爭優勢。
科技企業堅持自主研發應對外部衝擊
近年來我國A股上市公司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取得一係列突破。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將繼續堅持自主研發,提升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抵禦外部風險。
全球化貿易環境波動的背景下,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是抵禦外部風險的重要手段。有上市公司表示,其獨有的半導體激光光源,一直在持續推進器件國產化進程和上遊器件的研發突破,打造激光產業的核心器件。有數控機械企業表示,公司長期堅持關鍵功能部件自主研發,通過供應鏈本土化和國產化替代有效規避了核心零部件技術卡脖子風險。
還有企業表示,由於自身技術和價格優勢,關稅政策影響下,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將更加明顯,將有利於公司產品的市場推廣,爭取原本被美國產品壟斷的國內市場。
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得益於A股上市公司長期增加研發投入,堅持自主研發,實現了在關鍵領域逐步打破技術壟斷,讓我們不僅降低了對海外技術的依賴,更以自主可控的創新能力應對外部風險,構建應對國際關稅壁壘的底氣。A股公司以創新驅動構建的全球競爭力,將持續在更多新質生產力賽道加速爭奪話語權,長期有望重塑全球科技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