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變“金礦”,怎麼挖?(3)
2025-04-01 09:55:36科技日報
“報廢退役的動力電池流入非正規市場容易造成環境汙染與安全隱患,這與發展新能源的初衷相違背。”張天任對此很是著急。
一般來說,退役動力電池進入回收利用企業後,會經曆電池拆解、材料分離、有價金屬提取三個重要環節。
如處理處置不當,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鋰、碳酸酯類有機物以及鎳、鈷等重金屬殘留物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天能電源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錢飛宏回憶說,在2009年天能循環經濟產業園建成之前,當地電池回收幾乎都靠手工拆解,“硫酸會直接倒進土壤,汙染很嚴重”。
市民在重慶市兩江新區明月湖超充示範站給新能源汽車充電。新華社記者王全超攝
張天任認為,一些不合規拆解企業,采取粗暴的方式對電池進行破碎,導致環境汙染的同時,還嚴重擾亂了我國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產業。
其實,一些退役動力電池雖然無法繼續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但經過檢測和修複後,可應用於儲能係統、低速電動車等領域,實現“梯次利用”。這需要更多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生產線進行規模化精細化拆解。
柯豔春坦陳:“嚴重依賴個人經驗的低水平拆解,很難讓整個產業鏈完成數智化等技術升級。如果無法全國‘一盤棋’統籌,無人組織高質量回收,無手段進行全流程管理,高效資源循環這一命題很難給出答案。”
2024年10月成立的中國資源循環集團以“國家隊”身份入場,就是要找到以科技創新為支撐的路徑,引導包括動力電池在內的循環經濟全行業高質量發展,暢通資源循環鏈條,打造全國性、功能性的資源回收再利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