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用錢能“買”到的快樂(3)

2025-03-26 09:52:44北京網友說

另一方麵,當情緒經濟火出宇宙,爭議也不斷湧現。國內一些墓地推出代客祭掃服務,本是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可漸漸變了味,代祭、代哭、代聊天……200元哭一場被罵上熱搜:“眼淚也能標價?資本連悲傷都要收割!”某平台“罵醒戀愛腦”課程月入百萬,網友怒懟:“花錢找人罵我?這算新型M屬性覺醒?”而伴隨AI情緒預測和情緒陪伴產品越來越多,我們也得問問自己:“當AI能精準計算你的快樂值,人類是否正在失去感受‘意外之喜’的能力?”正如那句網友紮心的評論:“元宇宙的櫻花再美,也代替不了樓下豆漿鋪的熱氣。”

社會學家項飆說:“人們需要的不是更多商品,而是更多‘意義連接’。”

我們承認“情緒經濟的萬億藍海,藏著每個普通人對‘人間值得’的倔強堅持。”從玉淵潭的櫻花雨到元宇宙的虛擬戀人,從故宮文創到養老機器人,我們也看到情緒消費正在重塑商業世界的基本邏輯。它成為Z世代對抗內卷的“精神護盾”,變成銀發族抵禦孤獨的“數字暖爐”,更成就消費轉型升級的“流量密碼”。

用錢能“買”到的快樂

圓明印象·皇家“遊”禮文創設計展現場 圖源:新華社

但別忘記那句老話:“生活需要儀式感,但不能僅靠儀式感。”情緒消費的本質,是現代人借助物質手段來彌合精神上的裂痕。它既能像良藥一樣治愈人心,也可能像“毒藥”一樣讓人上癮,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好“溫度”與“尺度”。玉淵潭的櫻花隻存在這個季節,買買買帶來的多巴胺也終會消散,妥妥的“人間值得”,還要靠自己努力發電!

上一頁3/3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