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七號為何計劃去月球南極探測?專家揭秘
嫦娥七號為何計劃去月球南極探測?在月球上如何蓋房子?專家揭秘
昨天(4月1日),“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20年”展覽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本次展覽包含全球首次對比展出月球正麵、背麵樣品,上百件珍貴實物與圖文史料首度集體亮相,係統展示了中國探月工程所走過的月球探測之路。
“繞”:中國探月工程起點
石頭做的國旗、月球的挖土工具、月球攝影師、月球正反麵的月壤首次同框,這些記錄中國探月工程成就的實物,從昨天起在國家博物館對公眾展出。
在展覽現場,總台央視記者采訪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通過他的親身經曆,為我們揭秘了20年來,中國探月工程的曆程。
吳偉仁介紹,中國探月工程2004年立項,立項之初就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當時日本和印度都在推進他們的探月任務,同台競技,如何第一次就確保成功?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壓力很大。盡量采用成熟的技術,采用最快的速度,能夠把我們的嫦娥一號送到月球附近去,這是我們當時的主要任務。
2007年,嫦娥一號成功發射,它不辱使命,邁出了中國探月工程“繞”的第一步,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衛星的國家。
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在繞月探測之後,它在2011年進入日地拉格朗日L2點環繞飛行並飛越圖塔蒂斯小行星,創造了當時中國航天器最遠飛行紀錄。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它(嫦娥二號)這些任務完成以後,嫦娥二號現在繞著太陽轉,成了世界上第一個繞太陽轉的人造行星。我們預計它2028年左右能夠返回地球附近,我們希望那個時候我們還能夠見麵,能夠探測到它的信號。
“落”:月球“天河基地”誕生
在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成功實現了繞月探測之後,下一步中國航天就要準備去落月探測了,這就是探月三步走的第二步——“落”。
2013年和2019年,我國分別成功實現了月球正麵著陸和月球背麵著陸,說到這裏時,吳偉仁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地名的小細節。
2013年,嫦娥三號帶著“玉兔號”月球車,成功著陸月球,創下在月球表麵工作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有了月麵著陸的經驗,中國航天人決定嚐試月背探索。2018年底,嫦娥四號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1月3日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它的著陸區被命名為“天河基地”,這是月球上唯二的兩個“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