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廟會、賞花燈 首個“非遺”春節全國各地年味濃(2)
察布查爾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李大偉:舉辦各種花燈展,還開展各種非遺表演,讓各族群眾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
廣東佛山:龍舟競渡共賀新春揮槳擊水奮勇爭先
在廣東佛山,龍舟賽熱鬧舉行,數十艘龍舟奮勇競渡,共賀新春。
大年初一,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隨著一聲令下,選手們齊心協力揮槳擊水,一艘艘龍舟飛馳而過,激起陣陣浪花,吸引眾多在本地過年的市民遊客前來觀戰,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南海區丹灶鎮務工人員葉偉鏗:以前隻有在端午節的時候有龍舟比賽觀看,沒想到過年也有的看,現場氛圍特別棒。
浙江:非遺滾燈傳承煥發新生
近些年,滾燈逐漸進入越來越多人的視野。從2008年奧運會到2023年亞運會,再到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舞台,這一具有800多年曆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正隨著時代發展滾滾向前、煥發新生。
傍晚,陳天祥搬出一把竹凳,開始耐心地用刀劈起竹片,這是製作滾燈的第一步。等統一竹片寬度和長度後,再用鋼絲球打磨光潔,才能正式開始編滾燈的形狀。
滾燈有兩層,裏外是兩個大小不一的竹編球體。古時候的滾燈個頭不小,一米多的直徑,重達百來斤。為了適應如今的表演需求,滾燈逐漸衍化出了更為小巧的版本:大的直徑90厘米,小的30多厘米。
編完後,在小球內用細繩或皮筋係上竹筒,放上點燃的蠟燭,它的原理和不倒翁相似,球轉動時,竹筒可始終保持向上的位置,使蠟燭相對穩定,無論滾燈如何翻轉,燭火都不會滅。舞起來,紅紅火火,頗有年味。
滾燈紮製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天祥:這個滾燈有人願意學,我肯定是100%教人家的,大家一起做滾燈,把非遺傳承下去。
滾燈的傳承,除了要有代表性傳承人,也要有滾燈舞的表演者。
這是一場演繹於千年古橋上的滾燈節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駐足欣賞。在臨平區人民廣場,一場喜迎新春的滾燈表演讓觀眾在行雲流水的舞蹈動作中,體會滾燈的傳統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