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航天員如何在太空中自給自足?這些細菌可能幫上忙(3)

2024-10-19 10:17:37央視新聞客戶端

此外,這些有機物均由自然的化學反應形成的證據還包括:隕石和地球上的同種有機物在分子結構上是存在差異的,許多都是同分異構體(分子式相同,結構不同);手性不同,隕石中的有機物既有左旋,也有右旋,但地球上由生命形成的有機物都隻有左旋結構。

航天員如何在太空中自給自足?這些細菌可能幫上忙

氨基酸的手性示意圖,它們的結構鏡像對稱,但是無法通過平移重合到一起。圖片來源:Wikipedia,作者

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也開始在遙遠的星雲中發現了有機物的信號,這一切都在告訴我們,有機物在宇宙中是廣泛存在的。時至今日,隕石中、宇宙中存在有機物這件事已經成為科學界的常識。

怎麼才能“吃掉”小行星?

由於這些隕石中含量最大的有機物都是一些類似塑料的大分子有機物,直接“吃”肯定是不現實的,因此科學家們借鑒了一個最新實現的塑料微生物處理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人們將塑料熱解(400℃~900℃),讓大分子的長鏈有機物破壞形成一係列低分子量的碳氫化合物,然後利用細菌處理這些碳氫化合物,結果發現細菌能正常消化這些碳氫化合物,並大量繁殖。

科學家們認為,未來航天員也可以利用熱解的方式處理開采出來的富含碳質球粒的小行星礦物,然後利用細菌消化這些物質,由於細菌生長速度極快,它們將會源源不斷地為航天員提供足夠的食物。

此外,就在今年,還有科學家通過實驗發現,如果直接將隕石打碎成粉,在缺氧條件下,假單胞菌科的一些細菌甚至能直接利用這些隕石粉末生存並長期繁殖下來。

這些實驗都證明,先利用細菌“吃”小行星,人再“吃”細菌產生的生物質,這可能是一個前景廣闊的太空食物方案。

為了搞清楚小行星能提供多少有機物,科學家們以小行星(101955)貝努(Bennu)為例進行了計算。小行星貝努是人類目前已經登陸並取回樣本的兩顆小行星之一,另一顆為小行星(162173)龍宮(Ryugu),貝努的直徑小於500米,質量為7760萬,且其成分與碳質球粒隕石成分相似。

航天員如何在太空中自給自足?這些細菌可能幫上忙

小行星貝努。圖片來源:Wikipedia

經過計算,他們發現,僅小行星貝努在最低效率情況下產生的生物質,足夠631位航天員一年的食物消耗,而在最高效率的情況下,足夠17000位航天員一年的食物消耗。

通過換算後科學家發現,在最低效率情況下,為了供應一位航天員一年的食物需求,需要處理大約16萬噸小行星礦物;在最高效率情況下,則僅需處理5000噸小行星礦物。

航天員如何在太空中自給自足?這些細菌可能幫上忙

通過計算得到的小行星貝努能提供的最低(橘色方框)和最高(紅色方框)食物量。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