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寧波廣德寺成了“日式”寺廟?當地回應(2)

2022-08-13 03:04:31觀察者網

事件發生時在門口值班的義工鄔女士也向@寧海新聞網承認,她不會說普通話,天生嗓門也有點大,溝通時有可能給遊客造成了語氣比較生硬的感覺。

隻是服裝而已,為何需要寺廟興師動眾地先審核,再專人陪同呢?廣德寺監院智輝法師對此解釋稱,這是因為近些年來寺裏打卡拍照的人越來越多,對僧人清修造成了一些困擾。

智輝法師還表示,遊客到廣德寺遊玩參觀,他們是歡迎的,但是寺院畢竟不是公園、遊樂場,希望遊客尊重和理解寺院的有關規定,特別是不要穿著一些非常規的、過於暴露的、明顯與寺廟氛圍不相符的服裝,共同維護好佛教場所的清靜莊嚴。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網友澄清稱,自己穿漢服入寺時並未被阻攔。

唐風還是“和風”?

當然,廣德寺更大的爭議在於,不少人質疑其作為一座主打“唐風宋韻”的中國寺廟,實際上卻是日式風格。

從網友反映看來,廣德寺目前的爭議主要集中在這些元素:金鴟吻、唐破風、枯山水、日式燈籠和醬油色。其中討論最多的,無疑是前三者。

首先是金鴟吻。

所謂鴟吻,是中國古代建築屋脊正脊兩端的一種獸形飾物。有網友稱,金鴟吻是隻出現在日式建築中的元素,中國傳統建築的鴟吻形狀與之不同,各朝代之間也不盡相同,而且極少鎏金,即使是黃色,也往往是用黃釉、黃琉璃等做成的。

寧海廣德寺

再說唐破風。

唐破風(からはふ)是“破風”的一種,簡單來說就是一道中部帶有弧形隆起的屋簷,日本傳統建築中常見的正門屋頂裝飾部件,其兩側凹陷,中央凸出成弓形類似遮雨棚。

有網友認為,這是日本在學習隋唐建築過程中逐漸發展起的獨有建築樣式。盡管中國古建築也有類似功能的結構,叫做“抱廈”,但與唐破風依然有本質上的區別。

上一頁2/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