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中華看點

人類史上首次!洲際導彈投入實戰?!(2)

2024-11-22 09:20:57樞密院十號

按照國際主流標準,洲際導彈的射程通常在8000公裏以上,能夠以極高速度實現跨越洲際的遠程精確打擊,最高速度可達20馬赫以上,攔截難度非常大。自上世紀中期問世以來,它就主要承擔攜帶核彈頭摧毀對手戰略目標的毀滅性使命。盡管美俄等核大國會定期進行不攜帶核彈頭的洲際導彈發射試驗,但它的製造工藝複雜、生產速度慢、成本非常昂貴,因此洲際導彈實際部署時隻負責執行戰略核威懾任務。也正因為洲際導彈與核威懾的緊密聯係,21世紀初美國曾提出用裝備常規彈頭的洲際導彈實現“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設想,但最終因為容易引發對手誤判——難以區分美國發射的洲際導彈到底有沒有攜帶核彈頭,這種不可控的危險導致美國最終放棄了相關設想。

人類史上首次!洲際導彈投入實戰?!

RS-26洲際導彈概念圖

而RS-26洲際導彈被認為是俄羅斯在新一代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最新型號,雖然射程隻有6000公裏,但這種專門用於打擊歐洲大陸目標的導彈具備了新一代洲際導彈的主要特征,可以攜帶4個獨立分彈頭,甚至配備高超音速戰鬥部——這可不是“匕首”這類入門級的高超音速/準高超音速武器,而是為洲際導彈配備的“先鋒”高超音速彈頭。

麵對俄羅斯的報複,這次就連烏克蘭也不再“嘴硬”了——烏克蘭《基輔獨立報》21日稱,雖然此前烏克蘭使用美製“愛國者”反導係統成功攔截了多種俄羅斯導彈,但目前還沒有針對攔截洲際彈道導彈進行優化。“如果俄羅斯開始定期發射洲際導彈,烏克蘭將需要得到更先進防空係統的支持,如美國的‘薩德’係統。”

老司機不得不插一句,“薩德”係統可真沒有攔截洲際導彈的能力,它隻能對付傳統的中遠程彈道導彈,何況美國總共隻有7套“薩德”係統,早就在全球部署中捉襟見肘了,根本談不上援助烏克蘭。事實上,烏克蘭應該也沒有針對洲際導彈的遠程預警能力,烏方關於俄軍發射洲際導彈的情報很可能來自美國,甚至是俄羅斯——為防止誤判,美俄等核大國發射洲際導彈前都需要相互提前通報。因此美國很可能事先已經得到了俄羅斯即將針對烏克蘭目標發射洲際導彈的預警。

人類史上首次!洲際導彈投入實戰?!

RS-26是在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事實上,外界更關注的是,如果這次俄羅斯發射洲際導彈屬實的話,其背後隱藏著更大的政治意義。《金融時報》援引俄羅斯核力量專家帕維爾·波德維格的分析稱:“將這類導彈,無論是RS-26還是真正的洲際彈道導彈,用於常規用途都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它們的精度相對較低,成本較高。但這種打擊可能攜帶有政治意義。”洲際導彈的射程遠遠大於烏克蘭使用的ATACMS和“風暴陰影”等近程導彈,也超過了俄軍此前使用的“匕首”或“伊斯坎德爾”戰術彈道導彈。西方觀察家認為,俄軍利用這種“牛刀殺雞”的行為,意圖警告西方,允許烏軍使用遠程導彈打擊俄本土目標“正在挑戰俄羅斯的關鍵利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引用美國退役少將馬克·麥卡利的分析稱,俄羅斯在明確警告,如果烏克蘭不放棄使用ATACMS和“‘風暴之影”襲擊俄羅斯本土目標,那麼“俄羅斯將使用洲際彈道導彈襲擊基輔”。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我們已經見證了諸多此前難以想象的曆史性事件。如今就連西方觀察家也在擔心,隨著洲際導彈首次投入實戰,距離未來的核戰爭爆發還有多遠?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