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中華看點

八千裏路雲和月將開機 小人物書寫抗日戰爭生活史(2)

2023-09-20 10:11:10中華網娛樂

不僅如此,該劇還刻畫了成長於商賈世家的知識女性、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民姑娘、奮戰在抗戰前線的愛國青年等,形成一幅時代社會的剖麵圖,記錄下以他們為代表的中華兒女麵對侵略和戰爭,展現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精神和誌趣抱負,極具張力的對比,奏響救亡圖存的悲喜詠歎調。

以月為鏡“凝心聚氣”實力班底探尋國民性與時代精神

“八千裏路雲和月”取自嶽飛慷慨激昂的民族詩篇《滿江紅》,詩意浪漫和鐵血壯誌交相輝映,全劇氣質自然一覽無餘:曆史現實融合,寫實寫意兼顧。《八千裏路雲和月》彙聚了行業內一線主創班底,尤其擅長以尋常視角完成宏大敘事。

導演張永新此前憑借膾炙人口的《覺醒年代》令民族精神的發軔深入人心,特別是在年輕觀眾中掀起“覺醒”熱潮,民族的歸屬感、文化的自信心與現實高度互文。編劇卞智弘、吳楠、⽥⾬以深厚的文學功底見長,其作品《十月圍城》等劇目,類型豐富韻味悠長,見微知著洞察大時代和小人物之間的微妙關係,情感細膩令人共情。

此次發布的概念海報,將《八千裏路雲和月》蘊含的深厚家國情懷與民族情愫都隱喻其中——烏雲漫卷長空,漩渦和風暴的中心是一汪水井,“井”中映月,而月下的“家”已被侵略者摧殘,背井離鄉直擊痛楚思鄉情。由雲層壘起的井壁向外延伸,最終延伸為堅固的石頭,壘起巍巍長城,萬千中華兒女甘為磚石投身抗戰洪流,血肉築長城的熱血孤勇盡在不言中。組成井壁的帶狀石雲既與履帶形似,又像是一格格膠片,槍炮的轟鳴透過畫麵震耳欲聾,無聲勝有聲。

另外,在創作《八千裏路雲和月》的過程中,主創們還將“月”的意象作為題眼,深入開掘“月亮”在傳統民族精神中的意蘊和況味,將其代表的家的祥和、思鄉之意融入到視聽影像中,打造全新的視聽係統,實現中國美學和東方語境在戰爭和生活的戲劇情境中落地生根的審美實踐。通過以家國情懷為本位,家族、家庭為特征的中國故事,詮釋出的抗戰精神,證明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這一真理;追問民族精神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源流關係和時代腳注。

不同於以往抗戰題材劇大開大合的戰爭描摹,《八千裏路雲和月》用悲喜交織的生活流敘事帶來創意和觀感維度的雙重新意,巧妙平衡生活和戰場二者之間的關係,從生活中昭示愛國情懷與民族氣節,於戰場上發揮英雄氣概與必勝信念。這種敘寫將個體成長推向曆史前台,以“小我”之命運折射“大我”之興衰,通過以小見大的文化經驗、藝術構思和處理,不僅可以避免史詩淹沒人物,更以創作實踐印證了人民群眾既是曆史的“劇中人”,也是曆史的“劇作者”的進步史觀。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