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引領科技前沿(2)
實現量子優越性潘建偉院士引領量子研究重大飛躍
2016年,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順利發射,圓滿完成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刷新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研究的國際地位。“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建造與命名,對量子科技研究有何意義?
2001年,留學深造的潘建偉學成歸國,克服重重障礙組建了我國第一個量子實驗室,帶領中國量子夢之隊先後研發“墨子號”量子衛星,“九章號”、“祖衝之號”量子計算機,使中國崛起成為了國際量子科研版圖上的重要力量。
對於中國的量子科技發展,潘院士自豪地表示我國不僅在量子通信方麵處於領跑階段,而且在量子計算中的“光量子計算”、“超導計算”等方麵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雖然未來仍麵臨很多困難和挑戰,但是希望我們能夠保持世界最前列,建成科技強國。同時,潘院士表示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很重要,因為科學研究解決的問題是全人類發展的問題,隻有以開放的態度與國際學者共同努力,才能使科技造福人類。
談及從事量子物理研究,潘院士稱愛因斯坦的成就不僅是相對論,他提出“光量子”概念並花費大量時間研究量子力學,試圖為科學找到一條更好的道路,自己其實一直在追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腳步。
關於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科學大國,潘院士表示,“科學想要做得好,需要一定的人文氛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潘院士對奧地利的人文氛圍感觸頗深。他回想起當地牧民晚上放牧回來唱歌彈琴,生活相當從容,甚至有個農莊的老太太說曾讀過他的文章。潘院士認為科學研究是個持續的過程,並非一兩年就有結果,所以做研究也可以從容一點。而且通過科普引起大家對科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科學發展比較快。在談及如何學習量子力學的時候,潘院士認為量子力學作為很多學科的支柱,小孩應該從小學習;而成年人學習量子力學,更多的可以改變處理事情的態度,這個世界並不是黑白分明的,很多事情並不是絕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