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個“零碳電力銀行”如何工作?記者探訪
2025-11-27 14:11:39央視新聞客戶端
“十五五”錨定的未來產業中,氫能和核聚變能位列其中。如果陽光可以被“存”起來,在需要的時候再變成電使用,那會怎樣?在位於上海嘉定的氫能港,零碳氫儲源網荷儲一體化示範項目,能把光伏發電變成氫氣儲存起來,再在需要時發電。一起了解↓
“電—氫—電”能源閉環彙聚綠色動能
在上海首個實現“電—氫—電”全鏈條閉環的零碳能源係統,總台記者盛瑾瑜看到,這裏就像一家特殊的“銀行”——不過它存儲得是綠色能量。

廠房屋頂的光伏板將陽光轉化為電能。但這個電能並不穩定,需要經過一係列的轉換:先要經過這些大家夥——電解槽。它們就像超級版的電解水實驗裝置,通過電力將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這裏還特別采用了兩類電解槽搭配工作:一種反應速度快,能跟上光強的變化;另一種則規模大、穩定性好。它們相互配合,無論陽光強弱,都能高效製氫。

製好的氫去哪兒了?這些白色的儲氫罐,就像是能量的“金庫”。與電池相比,氫儲能可以長時間、大規模儲存,非常適合應對不同季節的用電波動。

最後再將儲存的氫氣變回電力。燃料電池係統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安靜發電,整個過程隻排放水蒸氣。這套係統每年可發電約51萬度,滿足300戶的家庭用電,同時減排二氧化碳1400多噸,相當於種下8萬棵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