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進深海深地深空 “三深”領域交出亮眼成績單(2)
2025-10-15 11:21:34央視新聞客戶端
4、從渤海到南海海洋“新裝備”集體亮相
在渤海,墾利6-1億噸級大油田上部組塊完成安裝,成為我國海上智能無人井口平台數量最多的開發項目;
在珠江口盆地,我國首個深海二氧化碳封存項目已經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為我國的碳減排目標提供了新的途徑;
在北部灣海域,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個水下機器人“七功能機械手”成功投用,為深海智能化作業提供技術支撐;
在海南海域,我國自主建造的亞洲首艘大型深水物探船——“海洋石油720”正持續開展海底地層結構的三維測繪工作。
未來的深海不隻是“資源庫”,更是科技突破、綠色發展的“新戰場”。
02
深地突破
成功鑽至地下10910米
您聽過來自地下萬米的聲音嗎?如今,我國的鑽機已經挺進到地下一萬多米。一萬多米的地下,究竟是什麼樣子?
要獲取這些來自萬米地下的岩石畫麵,離不開我國自主研製的深地探測三利器:鑽頭、鑽機和導向係統。五年來,這些新裝備的應用,不斷壓縮著中國深地鑽探時間表。
從地下7000米突破至8000米,我國用了29年;
從8000米邁進至9000米,用了15年;
從9000米衝刺至萬米大關,僅用了3年。
突破也常常與風險並存。深地塔科1井從地表啟動鑽探時一路“高歌猛進”,279天就突破了萬米大關,卻在從萬米向最後近1公裏衝刺時,足足耗了300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