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標采購也存泄密風險 國安部門重要提示
國家安全部今天發布安全提示文章。招標采購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實現資源高效配置。然而,重要敏感領域的招標采購信息也是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和反華敵對勢力關注的重點,他們企圖借此搜集、竊取、研判我相關領域戰略部署、政策走向、建設發展等情況,應時刻警惕信息泄密風險。
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信息普通而用途敏感。個別招標采購信息如辦公設備型號、通用物資規格、基礎服務要求等,雖本身不包含國家秘密或敏感內容,但因包含特定型號設備的精確數量或特殊技術參數要求、特定區域的配送地址等,一旦被別有用心人員獲取並進行關聯分析,可能會推測出采購最終應用、部署場景或服務對象涉及重大科研項目、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等,造成失泄密事件。某境外知名期刊曾發文稱,政府招標采購信息是監測某國礦產儲備最直觀、最重要的方式,結合官方聲明、軍事動態、國際礦產市場等多方麵信息,能夠更準確地評估該國礦產儲備用於軍事目的情況。
身份特殊而意識薄弱。由於個別機關、企事業單位保密意識不強、管理措施不嚴、責任落實不到位,或對信息公開的邊界把握不清等原因,導致部分招標采購信息被不當公開。有公開案例顯示,某公開招標平台上發布信息時,未對相關信息進行充分脫密處理,直接公布了完整明細、內部會議紀要等敏感涉密附件。
環節關鍵而責任缺失。部分招標采購過程,尤其是服務類、工程類或涉及定製開發的采購項目,可能涉及多元外部主體,比如供應商、評審專家、第三方中介機構等。這些外部主體在參與過程中會接觸到大量涉及采購方的信息內容。但因責任主體多元分散、外部監管難度大,易造成失泄密隱患。有公開案例顯示,2022年4月,某設計研究院承擔某省直單位涉密工程規劃設計工作。某日,項目組工作人員鍾某因工作任務緊急,使用刻錄光盤方式將涉密項目材料從涉密計算機中拷出,並在微信群中傳遞,隨後被項目組成員周某進一步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