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出海提速: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今年以來,在美國關稅壓力之下,中國企業逆勢突圍,供應鏈全球布局全麵提速。《大出海:中國製造全球出征的關口和突破》的作者、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質量發展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林雪萍曾走訪調研100多家中國企業的海外工廠,對200餘位出海親曆者進行訪談。在他看來,中國企業在海外建廠、布局供應鏈,這是全球化2.0的必然選擇。
“真正的出海,不是為了逃避風險,而是為了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林雪萍說。
01
出海“朋友圈”再擴大
中國企業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活力
在全球經濟逐步複蘇和區域合作深入推進的背景之下,中國企業近年來積極出海拓展合作“朋友圈”。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8.5億美元,較上年增長10.5%;2024年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0.9萬人,較上年增長17.9%。
而據林雪萍的觀察,今年出海經營明顯提速,東南亞、拉美、中東等地成為“第一戰場”。“在印尼,一個小鎮都能遇到成片的中國企業。”印尼首都雅加達東部50公裏的工業區附近,艾雪冰激淩、上汽通用五菱、達利園食品、三一重工、美的等工廠四處可見。
新能源行業是這股熱潮的典型代表。上汽通用五菱已在印尼落地八年,比亞迪、奇瑞正著手建立工廠。沿著雅加達向東,台鈴、雅迪、新日等國內主要企業均在此設廠,爪哇島的電動自行車市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食品飲料企業同樣紮堆,蒙牛、伊利、海天醬油、東鵬飲料也在這裏落地。林雪萍在調研時注意到,許多當地超市的冷櫃裏,已經整齊擺放著中國品牌的冰激淩。而通過Grab打車的時候,很容易打到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
相比東南亞的“熱而擁擠”,美國市場雖然挑戰更大,卻也在穩步升溫。比如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順著美國工業南下移動的趨勢,中國製造也在這裏安營紮寨。福耀玻璃的工廠已經擴建,對標當地最大寶馬工廠的需求來進行配套。更多的行業在行動,一些生產儲藏箱、水杯等生活用品的公司,也在沃爾瑪、宜家的帶動下逐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