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AI助手成威脅國家安全的“隱形武器”(2)
2025-07-16 07:59:27央視新聞客戶端
意識形態的“挑撥者”
AI算法注重知識的重組、創造和輸出,如果人為對其進行有偏見性的數據導入和算法重構,可能會演變為偏見性意識形態輸出,成為境外反華敵對勢力煽風點火的重要武器。特別是在社會熱點事件的前期,因事件自帶流量,在情況尚不明朗、公眾情緒累積時,AI生成的謠言往往“趁虛而入”,炮製虛假信息,誤導公共輿論,造成惡劣影響。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個別西方國家和境外勢力通過批量操縱賬號,在社交媒體大肆發布特定觀點或情感化內容,妄圖利用性別對立、勞資糾紛等議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汙蔑抹黑,進而破壞社會穩定。
國家安全機關提示
麵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需要前瞻研判相關風險,提高國家安全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共同築牢維護國家安全的人民防線。
提高法治思維
近年來,我國出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部門規章,發布《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等,在法治軌道上加強人工智能治理。公民應主動學習相關法律知識,遵守相關產業標準、技術標準和行業規範,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良性健康發展。
加強宣傳普及
多措並舉加強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認識,提升對信息的辨識與分析能力,讓公眾了解在使用AI技術過程中可能麵臨的風險,提高警惕意識、繃緊防範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