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國公民6人死亡 緬北白家犯罪集團專案細節曝光(5)
犯罪嫌疑人白應蒼:民兵分成兩部分,本地征召的,他們的吃喝拉撒、武器裝備都是我來養,詐騙園區裏的租金來養這些人;園區護詐的,是由金主交租金到物業辦公室,再給他們發放,換句話說,金主在養這些人。
白家為金主斂財“遮風擋雨”
“權力庇護、利益綁定、風險共擔”,這條共生的黑色鏈條,將白家和金主緊密地捆定,一邊為白家勢力的壯大“保駕護航”,一邊為金主斂財的瘋狂“遮風擋雨”。
犯罪嫌疑人潘某:其一是防止金主和金主間發生搶人事件;其二是園區管控,像員工偷跑、鬧事,或是業績不好,對員工實施懲戒。要讓這些詐騙金主能安心、大膽地實施毆打,最終目的就是要求他們把詐騙做好。
2007年,第一次到緬北“淘金”的潘某,當時看到緬北果敢地區戰事不斷,主要從事建築和房屋修繕工作。從小包工頭,發展到給各電詐園區搭建維護網線掙錢,直到搭上了白家的關係,在蒼勝園區開設了自己的電詐團隊。
警方查實,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僅潘某這個詐騙團夥就針對我國公民實施了5700多宗詐騙案件,涉案金額超過8.4億元。
電詐回流人員自述園區噩夢
監控畫麵、偷渡畫麵曝光
民兵武裝,明為負責維護果敢老街地區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實則是白家“武裝護罪”的有力支撐。
警方通過查實和固定證據,清晰勾勒出白家構建起的以電詐為核心,橫跨毒品生產、人口販賣、非法拘禁、強迫賣淫和開設賭場等嚴重犯罪的龐大網絡,猶如一個黑色無底洞,吞噬著一批批年輕人的緬北“淘金夢”。
電詐園區有完整“懲戒體係”
實施懲戒的鐵籠、布滿血跡的地麵,這裏就像現代社會的一顆“毒瘤”,不斷挑戰人類文明底線。
白家控製的這些電詐園區,對員工的處罰手段不僅極其殘酷,還很係統化。從暴力控製、經濟壓榨再到心理摧殘,園區的管理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懲戒體係”:
對於底層電詐人員,動輒體罰打罵,轉賣交易;
對於技術骨幹,如果拒絕配合開發新的詐騙技術,會被關進鐵籠或小黑屋,斷水斷糧直至妥協;
對於管理層,若團隊整體業績不達標,組長需承擔連帶責任,遭受身體和精神折磨。
電詐回流人員廖某:在小黑屋裏麵打我,七八個人一起打,拿棍子、PVC管、鞭子都有,四個手指的指甲都給拔了,拿鉗子拔,後麵就拿菜刀剁了我兩個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