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突破
2025-07-04 14:02:33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現罕見30萬年前的木器!雲南甘棠箐遺址考古獲重要突破
近日,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等國內外多家科研單位合作,通過對甘棠箐遺址發掘出土的遺存進行分析研究,發現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約為距今30萬年的木器,與木器伴生的文化遺存包括大量石製品、骨角器、動物化石和植物遺存。研究發現,該遺址出土的木器和鹿角“軟錘”是目前東亞地區最早者,在世界範圍內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中也實屬罕見。該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刷新了學界對於舊石器時代人類生存能力與方式和東亞舊石器時代文化特點及其成因的認識,於今天(7月4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甘棠箐遺址出土的部分木器
甘棠箐遺址位於雲南江川,發現於1984年,1989年被首次發掘,2014—2015年和2018—2019年該遺址被再次發掘,出土豐富的石製品、動物化石、木質材料、植物種子。本次發表的材料全部來自新近兩次的考古發掘。
△甘棠箐遺址發掘場景
甘棠箐遺址在原生地層中保存豐富的木器、石器、骨角器及動物化石、植物遺存。這些材料充分展現了古人類生產、生存方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該發現首次揭秘古人類采集經濟狀態,全麵展現遠古盤中餐中廣譜食材的種類,提供了先民用木器挖掘可食性植物根莖的可靠證據,揭示了生活在熱帶、亞熱帶環境下的東南亞古人群獨特的資源利用策略和適應生存方式。
△甘棠箐先民用木器挖掘植物根莖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