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最高法發布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侵害人格權典型案例(2)

2025-06-12 10:44:35央視新聞客戶端

三是統籌人格權保護和網絡侵權懲治,拓展技術蓬勃發展清朗空間。

人格權侵權案件中,有的不僅侵害了民事主體的個體權利,而且汙染網絡空間,毒害社會風氣,為網絡充分運用和技術進一步發展埋下隱患。人民法院對此予以堅決懲治。案例4中,涉案賬號違規公示陳某信息並號召他人網暴陳某。孟某、高某作為共同注冊和管理賬號的責任人,人民法院判令該二人承擔侵權責任,明確網絡賬號的注冊人、使用人應切實承擔管理責任,合法合理使用賬號,防止賬號成為網絡暴力工具。通過案例引領,力求從源頭避免侵權、杜絕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氛圍。

四是依法追究嚴重侵犯個人信息行為的刑事責任,加大懲治力度。

刑法修正案(九)增加規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明確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行為,追究刑事責任。案例5中,徐某、李某非法獲取、出售公民人臉信息,情節嚴重,人民法院認定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案例6中,家庭監控攝像頭被依法認定為計算機信息係統,韓某實施非法控製,侵犯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構成非法控製計算機信息係統罪。人民法院判處上述兩案行為人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加大對侵害公民人格權益行為的懲治力度,進一步增強警示作用。

典型案例

案例1:個人擅自發布懸賞廣告征集他人違法犯罪線索可構成名譽權侵權

鄭某某在其所有的某網絡社交平台賬號上發布懸賞廣告,主要內容為:鄭某某現向社會及廣告行業、媒體從業者、互聯網平台廣告從業者收集某發展公司違法犯罪線索。如有受害人、知情人,請積極提供線索、證據。相關線索、證據經有關部門查證屬實並作出處罰後,鄭某某將給予報酬。某發展公司知曉上述懸賞廣告後向鄭某某發函,要求其立即刪除廣告內容並賠償損失。鄭某某收到函後未作刪除,還將該函轉發至前述網絡社交平台賬號,再次發布上述懸賞廣告,並強調原有報酬數額增加。某發展公司訴至法院,請求判令鄭某某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3.2萬餘元。

上一頁2/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