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消費折射中國經濟的廣闊縱深
今年“五一”假期,中國消費市場進一步釋放出強勁活力。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日,預計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14.67億人次,日均2.93億人次,同比增長8.0%,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全線升溫”。商務部的監測數據則顯示,假期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6.3%。出行與消費的“雙熱”不僅點燃了假日經濟,更讓人們從中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廣闊縱深與巨大潛力。
過去傳統的旅遊熱門地毫不意外地再現“人從眾”場景,不少人則選擇“反向出行”,小城旅遊成為消費新亮點。除了5天接待遊客224萬人次、賣出鹵鵝29萬隻的重慶市榮昌區,安徽銅陵、江西宜春、內蒙古通遼等非傳統熱門城市也迎來客流高峰。數據顯示,5月1日至4日,安徽銅陵住宿餐飲抖音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491%,江西宜春、安徽宣城訂單量增長超3倍,江西上饒、內蒙古通遼、海南陵水等地也實現170%、169%、147%的同比增幅。攜程發布的《2025“五一”大數據預測報告》顯示,“五一”假期縣域市場旅遊熱度同比增長25%,增速高出高線城市11個百分點。
2025年5月5日,旅客在江西南昌站出行 圖源:IC photo
從前兩年的“村超”“村BA”火爆“出圈”,到淄博燒烤、天水麻辣燙意外走紅,再到如今的榮昌、通遼等,越來越多的小城逐漸走到文旅舞台的“C位”。中國幅員遼闊,有無數個過去默默無聞的小城正在迎來新的機遇,而基礎設施的完善為那些機遇的隨時落地提供了現實支撐。比如,互聯網視頻平台助力中小商戶精準觸達消費者,促成了小城經濟的“彎道超車”;高鐵網絡的發達、電動汽車的普及,讓“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中國經濟的增長動能正從一二線城市向更廣闊的三四線城市及縣域市場擴散,區域協調發展政策成效顯著,這也折射出中國內需市場的廣度、深度與多層次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