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前北京長啥樣?新出土甲骨文藏著哪些西周史
2025-04-22 09:43:08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202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即將揭曉,諸多考古工作的新發現,從石器時代一直延續至清代,新出土的甲骨文藏著西周哪些曆史?三千年前的北京長啥樣?楚王的地下世界藏著多少燦爛的文化底色?晉寧河泊所遺址,如何展現雲南的多元文化?北宋都城的景龍門,如何重現東京城輝煌曆史?
周原遺址現大量甲骨文
記錄西周哪些曆史?
作為中華文明探源研究的夏商周時期,一直備受關注。據記載,三千多年前,為避西方族眾的攻擾,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率族人遷居到岐山。位於陝西寶雞市岐山、扶風兩縣之間的周原遺址,被認為是古公亶父遷來岐山後周人的活動中心區。持續至2024年,考古隊進一步明確周原遺址擁有宮城、小城與大城三座西周城垣,規模之大,彰顯著周原遺址的都邑地位。此外,考古學家在周原遺址還發現了大量卜甲卜骨殘片,這些甲骨文上,到底記錄了西周哪些曆史呢?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種建榮:
周原遺址的先周文化規模最大,它為周原都邑性質,特別是太王遷岐的岐邑性質提供了一個關鍵性的證據。
尤其是在宮城東南門西側的壕溝內,發現了204片卜甲、卜骨殘片,初步辨識出刻辭180餘字,這是西周甲骨文的又一次重要發現。
一片卜甲,刻有月相名“朏”,這是西周出土文獻中的首次發現。還有一些甲骨刻有“王呼並召”等文字,是反映西周天子與諸侯關係的珍貴記載。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種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