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飛”入現實 你準備好了嗎?(3)
目前我國對載人eVTOL采取了嚴格的認證管理,但在低空無人機載貨、植保、巡檢等領域,技術更加成熟,應用場景也超越了節慶燈光秀、航拍和個人娛樂,走向規模化和商業化。根據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2023—2024中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報告》顯示,無人機在飛行時間、運營企業、航空器數量等方麵的增長速度和規模,已經遠遠高於通用航空。在低空領域,更智能、更廉價、更靈活的技術和應用創新正在旺盛地生長。
低空經濟核心是應用
從農村起步
陳璜是位90後,家在廣西靈山縣,這裏的荔枝品種多、種植麵積大。
陳璜:2018年剛回到家鄉的時候,當時的果園其實沒有什麼管理,就是大家該到那個時候就做這些事情。我發現所有拿著藥桶的農民,他們幾乎是沒有防護的,背著噴霧桶上山去打藥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戴口罩,頂多戴個帽子,就這樣去施打,他們臉上會泛紅,他們的手也會發紅。所以我當時就想,我能不能去把果園標準化管理?我覺得新農人應該是我能用很新的方法去給這些傳統務農的老農們帶來這種新的技術的改變。
需求是市場形成的原始動力,農業部門調查顯示:與農民自防相比,無人機植保作業能顯著降低農藥、化肥等的使用量和使用成本,大大提升效率和精準度,並有助於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問題。2017年農業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選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個省(市)開展以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範應用試點工作。隨著各地配套激勵政策陸續出台,國內植保無人機市場迅速增長,作業也逐步走向規模化。2024年全國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達到25.1萬架,作業麵積高達26.7億畝次,同比增長近25%。而占據植保無人機市場銷量榜首的企業,就在深圳。
有人把深圳譽為無人機之城,因為它有著從研發設計、核心部件及整機製造到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截至2023年底,深圳市無人機企業有1730多家,產值960億元,這座城市生產的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70%,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50%。
趙文娟是深圳市低空經濟產業協會副秘書長,這家協會於2023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指導下成立,旨在促進整合區域內產業資源、建立行業標準、助力規範化發展。趙文娟說,或許沒有誰會比一座幾乎已經擁有完整低空產業鏈的城市更渴望騰空飛翔,不僅僅在田野和海灣之上,更要在蘊藏無限可能的都市天穹……
需求催生城市裏的應用場景
王震是一家外賣平台企業無人機團隊的工作人員。他說目前他們使用的飛行器已經更新到了第4代,是一款小型多旋翼無人機,最大載重2.5kg,滿載最大往返配送半徑為5km,平均飛行速度36公裏/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