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血壓不降、麻藥不睡?藥監部門就集采藥品問題答問(6)

2025-02-09 15:34:43央視新聞客戶端

對藥物療效進行科學公正準確地評價需要係統嚴謹的方法和過程,而個例感受更容易理解,聽起來也有衝擊力,簡單“鮮活”的具體個例往往比科學求證更有傳播力。仍以二甲雙胍為例,全國一年使用集采二甲雙胍100多億片,盡管糖化血紅蛋白和空腹血糖達標率都與原研一致,均為80%左右,但想要找出仿製藥療效不佳的個例並不困難,找出原研藥療效不佳的例子也不困難。

問:對於進一步保障集采藥品質量有哪些考慮?

答:2018年以來的持續實踐,既讓集采政策和集采藥品得到了臨床檢驗,也讓我國患者的主流用藥實現了從“未過評仿製藥”到“過評仿製藥”的跨越。但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我們的工作還有需要持續完善的地方。比如,還可以進一步督促中選藥企向社會主動公開藥品質量數據。又如,還可以進一步用更接地氣的方式回應社會普遍關切,有效解疑釋惑。藥品質量保障需要久久為功、持續用力,始終保持永遠在路上的“趕考”精神。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從以下幾方麵持續發力,持續保障集采藥品的質量。

第一,持續加強對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質量是藥品的生命線。藥監部門將繼續對標國際技術標準,嚴格技術審評及上市後變更管理,持續依法依規公開審評報告,堅持對集采中選企業全覆蓋檢查和中選品種全覆蓋抽檢,督促企業持續合規生產,對發現問題的藥品和企業及時處置,並依法公開監管信息。同時,對集采藥品是否在日常監管中發現質量風險,及時向醫保部門通報相關信息。

第二,持續鼓勵臨床一線醫生用好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信息平台,積極反饋藥品質量風險線索。藥監、醫保等部門鼓勵醫生及時準確發現、收集藥品疑似不良反應,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係統”。藥監部門將根據有關信息組織評價、依法調查處置,也將進一步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宣介,充分保護不良反應報告人的隱私,打消主動報告顧慮。同時,也鼓勵藥品行業有關人士和社會各界持續監督藥品質量。

上一頁6/7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