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首型航天飛機 “昊龍”如何飛天(2)
記者:這是一個什麼概念?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總設計師房元鵬:“昊龍”一般攜帶的載荷重量,大概在兩噸量級,這個剛好滿足空間站三個月左右的物資補給需求,所以“昊龍”執行的任務,就是麵向三個月左右這樣的短周期進行的,這樣能夠為空間站提供每年幾次補給。尤其是對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等不能存儲太長時間的,通過這種方式,加上我們自身又帶有一定的冷鏈運輸能力,所以為這些冷鮮食品提供保鮮的條件。
11月17日晚,也就在天舟八號貨運飛船抵達天宮空間站的第二天,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受控再入大氣層,絕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氣層過程中燒蝕銷毀,少量殘骸落入預定安全海域,曆經10個月的太空之旅後,徹底完成了它的使命。而與隻具備上行能力的天舟係列貨運飛船相比,“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具備下行能力,空天往返、可重複使用,這將帶來全新的改變。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總設計師房元鵬:我們跟星艦不太一樣,星艦是一個運載工具,它實際上更多是實現預定載荷在空間軌道的投送,而我們是實現具體的貨物運輸任務,它實際上作為載荷被發射入軌的,發射入軌以後,會去主動跟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執行完任務以後我們再從軌道載人返回,實現本場的著陸對我們這款飛行器來說,不是一個難事。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總設計師房元鵬:“昊龍”因為空間站在軌對接後,是一個組合體模式運行,我們可以選擇返回的窗口,也同步可以選擇著陸場。我們選擇起飛的著陸場,就實現了本場發射、本場回收,但是這個概念並不是我們飛行器最大的難點,應該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據介紹,“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先搭乘運載火箭發射到預定軌道,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完成貨物上下行輸送後,最後與空間站分離,在無動力的情況下自主返回,在指定機場實現水平著陸。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總設計師房元鵬:其實這個過程跟航天飛機的返回方式是非常接近的,脫離空間站以後,首先要進行自動離軌,進入再入窗口後開始進入大氣層,飛行器在氣動阻力下會快速地減速,這時候同時會產生很高的氣動加熱。飛行器在熱防護係統的保護下,在控製係統的控製下,來實現精確的能量管理,最後在機場跑道,像飛機一樣進行水平的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