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座頂尖城市總體規劃,重磅定位來了(5)
具體到城市個案,以成都為例,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此次發布的《成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優化了成都城市功能定位,優化了地區空間發展格局,充分發揮了成都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極核”城市和四川省“主幹”城市功能,規劃從更大尺度、更廣範圍謀劃成都發展重點,加強成都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重點推動成都、德陽、眉山、資陽四個城市同城化發展。
成都市高新南區航拍圖
周江分析,近年來,成都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戰,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長,城市交通網絡和基礎設施麵臨巨大壓力;其次,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更為複雜,尤其是在空氣質量、河流治理等方麵。再者,成都需要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繼續強化其在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他強調,成都被定位為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及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表明了它在西部區域發展中的關鍵地位,也凸顯了成都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作用,特別是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重要交彙點的重要作用。
周江認為,通過此次空間規劃的編製,成都可以在全麵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建設完善的交通網絡、加強生態保護與宜居性提升等維度提升競爭力。“整體來看,成都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為城市未來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藍圖,特別是在核心功能定位的推動下,成都將進一步提升其在區域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他說。
李智表示,隨著更多超大特大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其差異化的核心功能會進一步明確。一方麵,有利於推動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體”,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積極破解“大城市病”,通過“瘦身塑形”實現“強身健體”,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麵,有利於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以中心城市帶動都市圈、以都市圈引領城市群,構建形成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在全國層麵培育形成一批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新興動力源和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