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支教”明碼標價變成收費項目 揭“偽公益”套路(3)

2024-06-22 17:37:13央視新聞

以“支教”為名旅遊項目亟待整頓規範

拿曾經貧困地區的兒童影像為當下宣傳噱頭,涉嫌“賣慘式”營銷,不僅觸犯法律紅線,更敗壞了社會風氣。而大量充斥網絡的所謂“支教”團,走馬觀花,也被人質疑大有拿公益作秀之嫌。有法律學者指出,以“支教”為名的旅遊項目,存在種種亂象,亟待整頓規範,莫讓生意毀了公益。

在一個名為“北京親子研學營”的微信公眾號裏,記者見到多個標注著“支教課”的項目介紹,包括貴州黔西、湖南湘西、雲南祿勸等地。點擊項目名稱,便彈出相應的旅行社網站。

“支教”明碼標價變成收費項目 揭“偽公益”套路

這個名為“湖南湘西暑假研學獨立營·我的支教課”的項目,麵向8—15歲青少年,8天的行程每位兒童收費6300元。記者發現,其公布的行程安排中涉及“支教”的課程隻有三節,其他行程安排則為參觀博物館、家庭走訪和非遺手工課。

“支教”明碼標價變成收費項目 揭“偽公益”套路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社會機構打著這種公益支教的旗號去開展相關活動,既不考慮實際的支教效果,對整個支教團體也是一種傷害。

我國慈善法規定,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非營利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支教”明碼標價變成收費項目 揭“偽公益”套路

中國慈善聯合會法律顧問張淩霄:誌願服務同時也要符合慈善法的相關規定。機構通過收費來認定誌願者,並以此作為牟利的手段,顯然已經違背了上述的法律規定。公益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讓受益人真正受益。這些短期收費的所謂支教活動,是實現參與者的各種私利,這些行為它不是公益,而是生意,應該依法予以打擊。

上一頁3/4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