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2)

2023-05-08 07:45:49央視新聞

記者:整個發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會做預案嗎?

黃震:這是我們的常規動作,我們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事件上,都會將所有可能的預案製成預案卡,把每一個有可能發生的事件,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全部都記在這個卡上。我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手裏麵都會有很厚很厚的卡片,幾百張,當然這個卡片放在手裏是備份的,因為我們都是背下來的。我們拿這個卡片的時候,每過一個飛行動作就會撕一張。每撕一張焦慮感就少了一層,到最後全部撕完的時候我們就成功,就歡呼。

試驗艙在返回地球進入大氣層時,艙體會快速減速升溫,溫度可達到2000攝氏度以上,同時由於被等離子體包圍,會出現通訊中斷現象,進入所謂的“黑障區”。在黑障區裏,地麵收不到任何遙測信號,這意味著在最危險的時候,黃震他們卻對它一無所知。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黃震:特別是我們這種更大規模,速度更快的飛行器,它麵臨的黑障更高,時間更長,甚至有可能會麵臨兩次黑障。

記者:在此期間你整個工作狀態會怎麼樣?

黃震:就是心理焦慮的頂峰,全部都靠飛船自己去搞定了,我們也看不見,摸不著,還幫不上。

記者:黑障區的穿越時間大概會多久?

黃震:這個時間比較長的,一分鍾左右,但這一分鍾像一年一樣長。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2020年5月,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從高度8000公裏以上的軌道直接成功返回,並準確降落在預定地點,落點精度達到10.8環。黃震和團隊用7年時間實現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躍,我國已具備了開展載人登月的條件。如今,黃震又開啟了研製月麵著陸器的新征程。

黃震:在月球上著陸的飛行器叫月麵著陸器。實際上要完成載人登月兩個非常重要的飛行器,一個是飛船,它負責從地球到月球軌道之間的往返的擺渡運輸;還有一個飛行器就是月麵著陸器,它負責從月球軌道到月球表麵之間的往返運輸。之前大概用7年時間,新一代飛船的雛形已經有了,現在開始進行相關的研製。我們接下來就要開始幹我們月麵著陸器,補上載人登月的最後一塊拚圖,它可以帶著我國航天員,讓中國人在月球上踩腳印、插國旗,挖回來科學研究的礦石,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嚐試,月球是一個非常大的幻想舞台,很多敢想的不敢想的都可以去實踐,我管月麵著陸器,就負責把這個夢想帶到月球上。

馮韶偉:出手就要高水平

2003年,楊利偉搭乘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遨遊太空天地往返,震撼到了煙台少年馮韶偉,當時讀高二的他自此迷上了火箭。2010年馮韶偉報考了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博士,畢業後進入航天一院一部工作。當時正是中國長征五號火箭研製的關鍵時期,長征五號承擔的是中國大火箭的使命和定位,當時仍在規劃中的天宮空間站、嫦娥五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等“重量級”深空探測任務,都要依靠長征五號火箭發射完成。馮韶偉進入的正是長征五號的研發團隊,他被委以重任,成為整流罩分離部分的負責人。

整流罩作為運載火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航天器提供有效的保護,以免其承受高速氣流帶來的各種不利影響。但火箭發射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整流罩要實現和箭體順利分離。整流罩分離被稱為長征五號火箭B獨有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馮韶偉內心當時非常忐忑,加班加點是很正常的事情,也形成了團隊氛圍,一個事情大家商量著來,一堆人湊在一起把工作極致優化,或者幾個人把自己的想法瞬間就開始迭代了,當時型號的領導也都比較包容,創新就麵臨著失敗,當時給我們提出一個理念,不怕失敗,但失敗之後一定要找到原因,讓我們第一敢闖,第二闖的時候一開始想好預案,想好這些機理是怎麼來的,整個團隊活力非常非常強。

上一頁2/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