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2023-05-08 07:45:49央視新聞

原標題:麵對麵丨托舉航天的青春力量走進8090後年輕航天人

在中國取得的一係列航天成就背後,有這樣一組數據:嫦娥團隊平均年齡33歲,天問一號團隊平均年齡35歲,北鬥團隊平均年齡31歲。《麵對麵》專訪航天五院副總設計師黃震、航天一院緊固件室副主任馮韶偉、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調度鮑碩。

黃震:試驗它就是玩兒

黃震,80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型號副總設計師,也是我國載人航天領域最年輕的副總設計師之一。

黃震:我們每天的任務其實就是設計、驗證,拿驗證的事去反饋給設計,進行不停地迭代。

記者: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這麼做,試驗對你而言那種枯燥感會有嗎?

黃震:怎麼說呢,試驗這個東西本身它就是玩兒。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2010年黃震博士畢業成為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團隊中的一員,在圓滿執行了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後,30歲那年黃震被任命為總體的副主任設計師。緊接著,他主持了神舟九號和天宮一號的手動交會對接任務。

黃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成功了,但是神舟九號是航天員上天,第一次用手控的方式做交會對接,那時候時間非常緊張,有很多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以一個細節為例,飛船在和天宮一號對接的時候,要瞄準十字靶標的靶心去操作。在地麵上操作這是相對簡單的事,但進入太空後,當太陽光線轉動所產生的陰影會把一部分靶心擋住的時候,就會導致對接失去準頭。黃震想出了一個所謂的“笨”辦法:畫點陣圖,然後對照太陽在一天中各個時間段的不同角度,用太陽高度角的方式往任何一個點陣去投影,分析各種遮擋情況進行計算。為了驗證軟件計算的結果,他還偷偷在家裏做了很多紙殼模型,用手電筒當投影一個一個檢驗。

記者:這個試驗對最後這樣的一個空中實景操作有作用嗎?

黃震:我們盡量要回避掉它被遮擋的時間,有可能發現遮擋的時候我們就需要讓航天員停一停,等一等,等遮擋過去了再往前走,但是我必須告訴什麼時候有擋,什麼時候不會擋,那個時候提前安排自動程序,讓它等下來。我們在軌的時候攝像機可以拍到實際遮擋情況,回來之後我們根據當時任務軌道也做了一個複現,每一秒畫出來的圖像和我當時計算出來的圖像是一模一樣的,一點也不差,所以支持了那次任務可以順利進行。

2012年6月,神舟九號飛船和天宮一號手動交會對接取得圓滿成功。2013年,黃震接到新任務——研製中國新一代的多用途飛船,未來既可以用來登月,也可以登火。經過7年的嘔心瀝血和精心打磨,2020年5月,黃震和團隊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開展在軌試驗。

這屆“航天人”平均年齡隻有30+

單從返回高度來說,2020年的試驗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航天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試驗艙要從高度8000公裏外的軌道直接返回。此前,中國的神舟載人飛船以及美國阿波羅飛船,大多是從400到500公裏的高度返回,這一次,距離直接放大了20倍。返回高度越高,飛行的速度就越快,再入大氣時摩擦產生的熱量就會越高,對船體以及飛船的各項參數的考驗就愈加嚴苛。

上一頁1/5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