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之城》單霽翔帶隊探尋文明起始之光華
由450年持續釀造的國窖1573獨家冠名播出的《博物館之城》第二季——中華文明探源季,第十期將在今晚和大家見麵。本期節目由探源導師單霽翔、王巍,帶領探源團呼蘭、王昱珩、李傑,來到青銅聖地的河南安陽殷墟,探尋文明起始之光華。殷墟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起點和基石,作為一個晚商時期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承載地,在這裏我們可以通過國家、城市、文字、冶金術等多種因素,解析五千年左右的中華文明。“溯源”青銅文明,對中國古代文明傳承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婦好墓“溯源”青銅文明探索商代盛世
殷墟是中國考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遺址,不僅是甲骨文發現地,更發掘了大量商朝時期的青銅器,帶我們回望了中國青銅時代的巔峰。本期節目,探源團根據探源箱內青銅鴞尊的提示來到河南安陽大司空村遺址。在遺址發掘現場,發掘區被分為若幹相等的正方格,格內牆壁上標記了各種特殊的符號,如:T9717、F54、H4498......這些符號都有哪些具體的意義呢?通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嶽占偉的介紹我們得知,於4月13日出土的較為罕見的青銅爵就是在這個遺址中被發掘。但是商代禮製是觚爵製,這次出土為什麼隻有爵沒有觚呢?敬請關注今晚的節目。
婦好墓是殷墟科學發掘以來,被認證的唯一沒有被盜的商代王室貴族墓葬,所以她的隨葬器物完整地保留了商代王室墓隨葬青銅禮器組合。安陽工作站中,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嶽占偉向探源團展示了幾件從婦好墓出土並從未對外展出過、首度公開的文物——婦好銅觚、婦好銅爵。同是婦好墓出土,為什麼幾套觚爵不盡一致?婦好墓共出土53件觚、40件爵,如此之多的觚爵,婦好到底是誰呢?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牛世山展示的甲骨上,“婦好”二字頻繁出現,都記錄了什麼呢?為了更深入地了解婦好,探源團來到了婦好墓的發掘現場。婦好墓出土了1928件器物,其中青銅器468件,很多都是國寶級的文物,這主要源於商代晚期時青銅鑄造的技術難點就已被突破,在武丁王這個時期,整個青銅鑄造技術、藝術造型達到頂峰,加上婦好墓主人特殊身份,造就了墓中很多都是國寶級的文物,其中一些文物更是孤品,例如三聯甗、偶方彝。婦好墓長度5.6米,寬度是4米,距地表7.5米左右,規格並不大,這麼多的青銅器究竟是何用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