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粉”變“金礦”,怎麼挖?(6)
2025-04-01 09:55:36科技日報
2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係行動方案》,標誌著我國動力電池回收產業正式進入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方案提出圍繞全鏈條管理,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綠色閉環”,也要求運用數字化技術加強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監測,實現生產、銷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王攀說,這意味著給動力電池安裝“數字身份證”正當其時。它有利於有效管理電池的來源、去向以及使用情況,從而避免非法回收和資源浪費。她所在的中汽數據,於2024年底與產業鏈上下遊新能源汽車企業、電池企業、電池綜合利用企業等共同發起了“電池ID計劃”。該計劃的核心,是“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存儲”。同時發布的還有涵蓋6大維度、93項結果指標與132項過程指標的首部《中國電池ID指標手冊》,以及首批中國電池ID試點成果。
電池數字身份證申請平台。圖片來源: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電池“數字身份證”的目標,是實現產業鏈信息分級披露、高效協同。王攀對其應用前景很有信心:“於企業而言,能樹立可信可控的數字安全屏障;於行業而言,可構築交織貫通的產業數字空間;於政府而言,切實提供推動政府監管的抓手;於全球而言,在國際數字橋梁中提升我國電池產品的綠色競爭力。”
“動力電池隻是‘數字身份證’的應用場景之一。未來循環經濟相關行業都將麵臨數字化升級,‘數字身份證’將大有可為。”柯豔春透露,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將係統分析行業痛點,研究行業技術演進趨勢,編製行業技術圖譜,謀劃“十五五”資源循環領域科技創新規劃工作,打造統一集約高效的數智化基座和科技創新平台,形成全行業大數據體係,提升整體行業數字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