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春節,麵對麵還是線上見?(2)

2025-02-12 10:10:14北京網友說

為傳統文化注入新活力

當然,因為技術壁壘,也有很多中老年人被隔絕在這場“線上狂歡”之外。“我爸直到去年才弄清怎麼在家庭群裏給每個人發固定數額的群紅包,當時還是我教他怎麼弄的。其實,技術不是冷冰冰的東西,隻要有人教,誰都能跨過這道門檻。”小魏說,“從前是長輩牽著我們長大,現在輪到我們牽著他們適應新世界。”角色轉換之間,是不讓任何一個人落伍的溫情,這種代際間的相互扶持,閃耀著數字時代新的溫暖。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雲拜年的新模式。小魏的父親就曾多次感慨:“以前一家人住得近,年年都能見麵。現在大家散得遠了,有些親戚已經好多年不聯係,連過年也隻是走個形式。”對“年味不足”“沒有儀式感”的感慨下,折射著人們對傳統文化傳承的憂思。但小魏明顯樂觀很多,“我覺得春節傳統並沒有因為技術衝擊而變淡,我們一家還是會貼春聯、吃團圓飯,這是我們刻在骨子裏的習慣。”小魏聳了聳肩。而且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小魏能從新技術裏看到傳統文化發展的新機遇:今年他參加了一場線上廟會活動,“身臨其境”地體驗舞龍舞獅、花燈展覽,甚至還能“點燃”虛擬鞭炮。那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他感歎,傳統文化並沒有因為數字化而失去光彩,反而因為技術變得更鮮活、更有趣。

春節,麵對麵還是線上見?

從線上廟會重拾傳統習俗,到沉浸式戲劇和音樂劇的深度體驗,再到虛擬現實(VR)遊覽曆史遺跡與數字藝術展覽的新奇探索……新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過年的形式,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了新活力,讓傳統文化從“被觀摩”的曆史變為“被參與”的當下。

雲拜年雖然一定程度上挑戰了諸如走親戚等傳統習俗,但線上過年並不代表沒有線下團圓,線上線下兩者是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線上團圓可以彌補線下的分離,是傳統文化中“團圓”概念的延伸與拓展,能讓離鄉人員和家人線上暢談而非“千裏共嬋娟”式的各自思念,彌補線下拜年之缺。同時,雲拜年的新模式更增強了人們拜年的主動性,人們可以選擇性地加強與他人之間的連接,花更多的時間和自己在意的親友在一起度過一段獨特的時光。

春節,麵對麵還是線上見?

上一頁2/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