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馬英九率台青三訪大陸,為兩岸關係增添暖意

2024-12-28 13:47:28日月譚天

12月18日至26日,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先生率台灣青年赴黑龍江、四川參訪,這是他近兩年第三次率團訪問大陸。

譚主注意到,此行與馬英九今年四月大陸之行僅相隔半年多,距大陸高校師生結束訪台也才兩周,且在民進黨當局揚言要處罰馬英九基金會的背景下,受到兩岸輿論高度關注。

對此,馬英九表示,“透過不間斷、密集的兩岸青年交流,兩岸人民的情誼越走越深,兩岸的未來發展一定更讓人期待。”

馬英九率台青三訪大陸,為兩岸關係增添暖意

△ 島內媒體報道截圖

島內專家受訪時告訴譚主,此次行程從大陸東北到西南,聯通曆史與現實,不僅喚起兩岸同胞共同的抗戰記憶、民族情感、文化傳統,也向台灣民眾展現出大陸不同區域發展樣態的豐富性。參訪團順利成行,體現出島內有識之士不畏民進黨當局政治打壓、攻擊汙蔑,推動兩岸交流不遺餘力,在寒冬臘月為兩岸關係增添絲絲暖意,令人感佩。

重溫抗戰史

強化兩岸曆史聯結

參訪團出發前,譚主聯係到了94歲的東北抗聯老戰士王濟堂。得知馬英九將率台青參觀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老先生伏案一筆一畫寫下親筆信,在鏡頭前鄭重朗讀,表達對馬先生堅持“九二共識”、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肯定。他動情地說,“作為一名抗戰老兵,我親身經曆的那段曆史,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傷痛和鬥爭。正是當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才讓台灣得以光複,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他期盼兩岸同胞“銘記曆史,珍愛和平,創造未來”,台灣青年朋友把大陸當成自己的家,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王濟堂老人懇切的話語、真切的表達讓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深受感動,托譚主向老先生轉達馬英九和他本人的崇高敬意。

盤點馬英九的三次大陸行,譚主發現,參觀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是必有的行程:從去年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重慶張自忠烈士陵園和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到今年四月的北京盧溝橋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再到這次的哈爾濱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

台灣大學教授苑舉正分析指出,“馬英九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大家勿忘曆史”,親臨現場,學生們就會了解到這是鐵一般的事實,不能被磨滅掉。

台灣中天新聞報道認為,這樣的行程安排是為了提醒世人戰爭的殘酷,希望傳遞出兩岸要和平、要交流,避戰謀和才最有利的信息。

馬英九率台青三訪大陸,為兩岸關係增添暖意△ 島內媒體報道截圖

專家分析說,近年來,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大搞“去中國化”,推出所謂“教改”政策和“台獨”課綱,導致許多台灣年輕人曆史觀扭曲。馬英九三度“登陸”,帶領台青走進抗戰紀念設施和遺址遺跡、高唱抗戰歌曲,為他們補上了在島內缺失的曆史課,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兩岸的曆史聯結和同胞的血脈聯係,對衝“台獨史觀”、反製“文化台獨”,值得肯定。

加強交流

促進兩岸善意正循環

在四川時,馬英九用“講得不好”的四川話發言,談起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台灣民眾熱心捐款70.5億元新台幣。當時,他和夫人還親自擔任賑災募款晚會接線員。他也提到了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圓圓”,它們從四川赴台,在島內刮起“旋風”,俘獲了無數台灣民眾的心。一席話,把大家的思緒拉回了那段同胞守望相助、兩岸和平發展的溫暖時光。

馬英九率台青三訪大陸,為兩岸關係增添暖意△ 島內媒體節目截圖

多位島內專家與譚主交流時提到,在當前台海局勢日益複雜嚴峻的背景下,回看2008至2016年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階段,更能感受到加強交流交往、累積善意互信的重要性。最近的事例表明,大陸持續展現善意積極推動兩岸交流,民進黨當局卻無視島內民意一再設卡找茬,誰真心為兩岸關係發展、同胞福祉利益著想,一目了然。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