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緒不怕,怕自說自話
2024-11-23 10:27:13北京網友說
最近,一種說法很是能“吸讚”。
“我一天在單位也沒幹啥,怎麼還會覺得很累啊?”“誰說你什麼也沒做?你提供了情緒價值啊!”一些年輕人喜歡在網絡上調侃和分享,自己在單位工作群怎麼回複領導,怎麼對“甲方爸爸”唯唯諾諾。
“嗯嗯嗯嗯”“好好好好”要多說;
“沒問題沒問題,馬上馬上”是標配;
“好的呀好的呀”更討喜。
還有日常交往:微信群朋友圈點幾個讚、敲幾個哈才算最合適?怎麼隨時能克製住自己的真實情感,表達出最合適的情緒?這樣的“攻略”在網上也特別受歡迎。
可是這麼“堅持”一段時間,這些人又說會覺得特別疲憊,沒存在感沒成就感,隻能靠下班後瘋狂“刷劇”“吸貓”,或者直接呼呼大睡,才能勉強“充上電”來應對第二天的起床幹活。“躺平”“倦怠”也成了他們的口頭語和習慣性自稱。
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未被解決的問題可能會逐漸變得模糊,甚至完全被遺忘,使得雙方在溝通時仿佛在對空氣揮拳,無法準確把握問題的核心。這種狀況導致溝通效率降低,情緒變得更加糟糕,工作態度也變得敷衍了事。人們甚至創造了一個新詞“精神離職”來形容這種狀態。更糟糕的是,這種惡性循環還會導致年輕人的離職率上升,他們可能會在情緒不佳時突然決定離職,這種現象被稱為“秒離”。
其實好好說話,不等同於說好聽的話。都是成年人了,誰也不用如此費心“慣”著對方。說正常真實的話,說雙方都能聽得懂的話,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溝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