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年輕人婚禮主角意識增強,“三無婚禮”同樣精彩(4)

2024-05-20 01:09:06中青網

倡導理性和經濟實惠的婚禮預算、抵製天價彩禮和不必要的奢侈消費,已經成為這屆年輕人對婚禮的新態度和價值觀。阿康表示,相比花幾十萬去辦一場儀式、辦酒席吃飯,不如把錢用在買房子、還房貸等更加實際的用途上,通過視頻、藝術表演等創意方式替代傳統的環節,不僅能增添婚禮的個性化元素,成本也會大大降低。他婚禮的花銷就隻有購買幾套婚禮禮服、朋友自發拍攝視頻的幾筆費用,總計在2萬元以內。

來自江西南昌的短劇女演員唐詩詩(化名)也談到,她姐姐和身邊好友都算是極簡婚禮,婚禮流程不複雜,主要就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吃個飯。唐詩詩說,姐姐覺得婚禮上麵所有的花費都不必要,不如用來買房、買車。

據某傳統珠寶首飾行業銷售透露,近年來,特別是去年,新婚夫妻在他們門店裏購買鑽石戒指的比例大幅下降,許多人會因為“更保值”的理由將黃金戒指選作婚戒,他就常遇到許多人在選購“三金”“五金”時,幹脆將黃金戒指也算進去,而且更偏好工藝費較低、“性價比”較高的類型。

“三無婚禮”得到許多老一輩的支持

目前,老一輩對年輕人推崇的“三無婚禮”持有怎樣的態度?記者隨機走訪了幾位家中有兒孫正值談婚論嫁年紀的老人,發現他們年輕時雖然沒有“三無婚禮”一詞,但事實上不少相伴到老的夫妻當時也沒大操大辦,都更看重誌趣是否相投、感情是否深厚。

年近90的仇爺爺提到,自己一家三代嫁娶都沒有彩禮,所以不需要考慮經濟條件,隻要孩子喜歡、對方人品好,家裏都會給予祝福,並鼓勵新人在酒席之外對結婚形式進行創新,認為這是幫助他們創造美好回憶的好方法。

70多歲的何奶奶與常年駐外、從事外交工作的丈夫在二人年輕時就舉辦了一場簡潔難忘的“三無婚禮”,物質方麵兩人就簡單準備了些床品和服裝,婚禮結束便各自奔赴工作崗位。在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庭氛圍影響下,何奶奶的兒子也成為了一名外交工作者,婚禮也延續了父母的風格:因接到緊急赴外任務,從決定結婚領證到完成隻有兩桌親友的小型婚禮隻用了不到10天,連夫人結婚的喜服都是一件現找來的紅色毛衣。

上一頁4/6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