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現浮雕、水簡等千餘件文物(2)
2022-11-19 01:14:48新華社
明代綠琉璃天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初步統計,五龍宮遺址出土遺物有陶、瓷、銅、鐵、木、骨、石、琉璃等8大類。除大量的勾頭、滴水、筒瓦、脊獸等陶質和琉璃質建築構件外,還有碗、盤、杯、碟、銅錢、硯台、燭台、鐮刀、發簪等生活用器,另有少量的真武像、靈官像、水簡、碑刻等宗教用器。出土遺物年代最早為漢,偶見宋(金),多為明清,延續至民國。部分瓷器、錢幣等可當標準器斷代,已形成一個可靠的年代序列。
記者了解到,目前水簡碑文的釋義工作已經完成,部分文字剝蝕,現存246字。水簡碑文一麵為雲篆:“九河傾訖,鳥母群飛,蛟龍通道,水陌洞開,赤文玉書,驛龍風馳。”該簡是明代武當山“皇室家廟”祭祀的重要實物。
水簡碑文。(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為深化武當山文化遺產內涵價值認識,發掘期間,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學、文獻學的研究基礎上,與北京大學、武漢大學開展古建築學研究,與安徽大學、浙江大學開展建築和造像材料的研究,與四川大學開展宗教學研究,均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專家認為,五龍宮遺址數量豐富、類型多樣化,又融於山水,為中國明代道教宮觀建築布局和官式建築工藝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記者:喻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