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華看點

從名單到裂痕:愛潑斯坦案折射美政壇新格局

2025-07-18 10:22:40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地時間7月16日,美國頗有名氣的右翼活動人士勞拉·盧默在接受《政治》(Politico)采訪時警告說,特朗普總統對愛潑斯坦案的處理方式將可能“吞噬他的總統任期”,並呼籲立即任命特別檢察官,對愛潑斯坦案進行徹查。

盧默曾是特朗普的堅定支持者,但現在因為愛潑斯坦案對特朗普產生質疑,這其實正是目前特朗普陣營內由愛潑斯坦名單而發生裂痕的縮影

隨著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FBI)7月7日正式聲明,確認未發現“愛潑斯坦客戶名單”,並否認其死亡存在謀殺嫌疑,圍繞該案的政治風波再次引發廣泛關注。這不僅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就信息公開與司法透明的又一次較量,更是保守派內部不同派別之間路線分歧的激化,新的政治角力就此點燃。

從名單到裂痕:愛潑斯坦案折射美政壇新格局

△《紐約時報》報道稱,特朗普說,愛潑斯坦案的批評者正在被民主黨利用。

司法部明確表態:不存在“名單”

美國司法部7月7日發布備忘錄,強調在長達數年的全麵調查中,並未發現任何所謂“客戶名單”文件,而且強調愛潑斯坦2019年死亡為自殺的結論成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表示,公眾所謂的“名單”實際是指調查過程中的零散資料與聯係人信息,並非某一份正式文件。

經過多年調查,民主黨政府和共和黨掌控下的國會調查機構,截至目前都已確認,不存在一份所謂“愛潑斯坦客戶名單”的正式文件。可以說,在承認“名單”這種形式不存在的問題上,兩黨已經具有共識,而且均認為,由於案件涉及隱私和未被起訴人士,無法隨便發布全部資料。

但是,這一本意試圖平息輿論的聲明,不僅未能平複保守派內外的強烈質疑,反而激發了更大矛盾。

兩黨攻防再起

圍繞愛潑斯坦案,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矛盾早已超越案件本身

民主黨方麵,此前一向強調“司法獨立”與“調查保密”,主張不應公開涉案未被起訴人士名單,以保護個人隱私與司法公正,認為共和黨是過度炒作,目的是政治打擊。但此次司法部聲明發布後,民主黨趁勢向共和黨施壓,要求“既然主張全麵透明,就應將所有相關文件公開”,意在反製共和黨主導的眾院監督委員會持續追查拜登家族商業記錄的動作。民主黨眾議員瑪麗·亞當斯表示:“如果共和黨真主張信息透明,那也應該把愛潑斯坦的全部文件公開。”

而另一方麵,共和黨主導下的眾院監督委員會,此前指控拜登政府“選擇性透明”,持續推動對FBI文件的全麵審查,並要求公布包括愛潑斯坦案在內的更多調查。這次司法部聲明發布後,共和黨一些成員依然希望繼續利用愛潑斯坦議題打擊民主黨,因此在繼續推動更多愛潑斯坦文件透明。

當然,麵對民主黨的當前反製,共和黨人也毫不退縮。共和黨議員馬特·蓋茨就說:“我們追查的重點是國家安全與家族腐敗,愛潑斯坦名單隻是左派轉移焦點的工具。”

從名單到裂痕:愛潑斯坦案折射美政壇新格局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道稱,當地時間7月16日,針對共和黨內一些仍在要求公布更多愛潑斯坦資料的成員,特朗普進行了嚴厲抨擊。

MAGA陣營裂痕凸顯

比起兩黨攻防,更引人關注的是“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內出現的明顯裂痕。事件焦點集中在前佛州總檢察長、現任司法部長邦迪與保守派意見領袖、現任FBI副局長邦吉諾之間的激烈爭執。

邦迪此前一直批評拜登政府的處理不透明,並曾在今年初上任後表示“名單就在我桌上”,吊足了支持者胃口。然而現在卻說名單不存在,當然引發了MAGA陣營內部很多人的質疑。對此,邦迪說“名單”指的是相關文件,結果引發邦吉諾強烈不滿。

邦吉諾對邦迪的說法感到受騙和憤怒,他指責邦迪此前“炒作”,並公開表示:“這是對所有MAGA支持者的背叛。”甚至一度傳出邦吉諾以辭職相威脅,要求“要麼她走,要麼我走”。

這種態勢顯然影響了MAGA陣營的團結,一部分人支持邦吉諾,呼籲透明,另一部分人則支持邦迪,MAGA陣營內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痕。

其實,這是一次典型的政策宣示與後續內部現實之間的不對稱,或者說,邦迪遭到了自己此前並無紮實依據的高調言論的反噬,加之兩位角色在權力結構中的角色差異,結果讓矛盾愈演愈烈。

從名單到裂痕:愛潑斯坦案折射美政壇新格局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特朗普稱邦迪應該公布有關愛潑斯坦的“任何她認為可靠的信息”,他試圖與這一問題劃清界限,但卻麵臨支持者的罕見反對。

上一頁1/2下一頁

相關閱讀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