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五龍宮遺址考古發現浮雕、水簡等千餘件文物
2022-11-19 01:14:48新華社
記者18日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世界文化遺產武當山古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五龍宮遺址經過兩年多的係統考古發掘,目前已累計出土文物1000餘件,遺物年代最早為漢。該考古發掘是全國宗教考古與建築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
五龍宮位於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始建於唐代,明永樂年間大興,清代之後逐漸衰敗,同時具有皇家與道家宮觀的特點。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0年9月至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五龍宮中區南廂房以及南區進行整體揭露式考古發掘。
五龍宮遺址遠景航拍(東—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康予虎介紹說,這是曆史上對該遺址首次正規的考古發掘。本次發掘麵積近7000平方米,發現房址10座及水池兩處,出土文物1000餘件。其中最重要的發現是水池底部的三組浮雕——五龍浮雕、龜蛇浮雕、火紋及玉兔搗藥浮雕,年代上限可至北宋。
五龍浮雕(局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康予虎說,五龍浮雕的造型與五龍宮內目前發現的元、明及清代的浮雕石龍形製、樣式皆不相同,因此目前初步認為其年代為宋代。同時,五龍浮雕圍合成的方形圖案,及圖案外側雕刻的台階,說明這曾是一處經常性的人為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