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保影像雲跨省調閱啟動 患者告別“膠片袋”(2)
在影像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都醫科⼤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醫學數字創新中心主任王振常看來,傳統膠片早已跟不上醫療技術提升的速度和醫療服務的要求。除了攜帶不便、易磨損的問題外,其“僅能打印厚圖像或部分呈現病灶圖像”的先天技術缺陷決定了患者細微病灶的情況難以被“捕捉”。傳統膠片已經成為影響醫療診斷精準性的“短板”。
王振常:物理膠片信息有限、易損、遺失的困境將成為曆史,個人健康數據的連貫,讓每一次診斷都有完整的生命檔案支撐,這不僅方便就醫,更將催生個性化健康管理的新業態。調閱患者曆史影像,清晰地追溯病情的動態演變,捕捉疾病發展的關鍵節點,讓診斷更精準,大幅減少誤診漏診。
國家醫保局透露,目前,北京、河北、山西等24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完成醫保影像雲軟件部署。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主任付超奇說,此次跨省調閱,突破了以往影像數據傳輸中的壁壘問題,通過醫保打包購買服務的方式,困擾醫療機構的影像存儲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國家醫保局目前歸集的醫保影像雲索引數據超過1.7億條,2027年有望實現“全國一張網”。
國家醫保局大數據中心主任付超奇:跨省調閱必須得有一個全國統一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才會有統一的影像存儲。第二個必須有全國統一的索引標準,確保儲存在任何地方的影像原始資料能夠被及時調閱到。影像原始資料的儲存規模是非常巨大的,它的存儲和傳輸需要消耗巨大的成本,如果沒有一個可持續的運行機製的話,那這些影像資料在全國的存儲和傳輸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們醫保局推進全國醫保影像雲跨省調閱是解決了這樣三個製約調閱的困難。我們有全國醫保統一的信息平台,覆蓋100多萬家的定點醫藥機構,覆蓋全國13.3億的參保人,他們每年約100億次的看病就醫購藥的行為;我們今年專門出台了醫保影像雲索引,把每一個影像資料都按照78位的編碼進行了全國統一的命名;第三,醫保利用在價格上的一個定價政策,為影像的存儲設定了5元錢的價格因素,各地的醫保局就可以利用這樣一項政策,把影像的本地存儲以及跨地傳輸作為一項醫療服務,進行雲膠片的集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