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光纜到醫療設備 "中國製造"正改變你我生活(3)
如今,以聯影為代表的中國醫療設備企業已走向全球,產品進駐美國、日本、意大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15300多家醫療機構,讓“中國智造”為世界醫療健康事業貢獻力量。
薛敏:有的人說是從零開始,我們是從負數開始,因為我們背著這個行業沉重的曆史包袱,所以一定要有一些新的策略,才能夠改變這個局麵。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產品做好,技術先進、質量穩定、圖像質量好、好用,是最重要的。
03
從實操到互動
機器人應用場景全新升級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載體,機器人正成為中國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已經出現在商業服務、物流、工業等領域。那麼,機器人成為家庭標配還有多遠?等機器人來養老現實嗎?
智元機器人數據采集師楊喆:我們說的數據采集就像大人教小朋友一樣,讓它對一個動作進行反複操作。然後我們在後台篩選出比較優秀的數據,讓它的動作保持連貫性。
通過采集海量實操訓練數據,一次一次記錄有效操作路徑,使機器人形成一個特定環境的完整記憶,讓機器人更聰明,更貼近日常生活。在這裏,一百多台機器人正在接受高強度的“魔鬼訓練”。整個工廠分為家居、餐廳、工業、商超和辦公等場景,一天能夠產生3—5萬條真實數據。
智元機器人首席營銷官邱恒:這裏麵涉及三個智能,作業智能、交互智能和運動智能。比如把桌子上的一個藍顏色的瓶子拿起來,這裏麵首先是要聽懂,就是語言模型,然後看見藍色的瓶子就是視覺模型,最後行動把它抓起來,就是行動模型,把這三個真正融為一體。
如今,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擬人化”智能突破,正成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力量,促使機器人迅速融入更多應用領域。
過去一年間,我國人形機器人從研發製造、到銷售出貨,各個環節都跑出了“加速度”。未來,通過進一步提升機器人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信息的協同處理能力,讓它能在複雜的環境中,迅速且精準地感知周圍世界。隨著這些研發方向的逐步推進,機器人將具備更接近人類的思維和交互能力,在工業生產、醫療護理、教育陪伴、家庭服務等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