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患上“導彈焦慮症” “金穹”係統遭廣泛質疑(2)
美國現有導彈防禦係統
美國的導彈防禦係統針對的主要是彈道導彈,按照射程,分為短程(射程小於等於1000公裏)、中程(射程1000-3500公裏)、遠程(射程3500-5500公裏)和洲際彈道導彈(射程大於5500公裏)。
美國現有多個導彈防禦係統。
陸基中段防禦係統,可以攔截洲際彈道導彈。
海基導彈防禦係統——“宙斯盾”反導係統,最初隻能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而隨著對海基“標準-3”攔截彈的不斷升級改進,目前配備了“標準-3”攔截彈的“宙斯盾”係統也具備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
終端高空區域防禦係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薩德”反導係統,可以在大氣層內或大氣層外,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
“愛國者”防禦係統配備多種型號防空和反導攔截彈藥,可在“薩德”反導係統的攔截高度之下,攔截短程和中程彈道導彈。
近年來,美國政府越來越重視防禦其他類型的導彈。在特朗普上個任期內,美國政府在2019年的《導彈防禦評估》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對非彈道導彈的防禦,也就是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美國的上述導彈防禦係統,也有部分具備攔截這兩種導彈的能力。
“金穹”係統三年後運轉?技術上很難實現
那麼,美國稱計劃在3年內讓“金穹”係統實現“全麵運轉”,這能實現嗎?美國為何在此時提出“金穹”導彈防禦係統發展規劃?
總台記者魏東旭:讓“金穹”係統在三年後開始運轉,這在技術上是很難實現的。“金穹”本身就體現出好大喜功的想法。美國試圖利用“金穹”係統打造所謂萬無一失的戰略護盾,計劃構建新的太空預警衛星體係,研發能在軌道上長時間部署的反導武器,這些裝備的研發,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很多資金、很長時間,來進行係統測試和技術完善,不是喊一句口號就能輕易實現的。對於美國軍火商而言,三年後能否交差不重要,先下手為強、多搶訂單才重要。即使“金穹”係統無法如期投入使用,可能換個說法,或者編個借口,就能蒙混過關。“金穹”係統更像是空中樓閣。
技術優勢弱化美國患上“導彈焦慮症”
總台記者魏東旭:美國急於構建“金穹”係統,是因為患上了“導彈焦慮症”。在白宮和五角大樓的高層官員眼中,大型航母、隱身戰機、遠程導彈等先進武器裝備,能支撐起美國的軍事霸權體係。然而,現在情況出現了變化,在常規主戰裝備方麵,美軍的技術優勢逐漸弱化。甚至在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發和裝備方麵,已經落後於其他國家。美國自認為,在反導技術方麵,還有優勢。因此,才急於打造“金穹”係統,試圖抵消其他國家在高超音速導彈方麵的技術優勢。這種想法,顯然過於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