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眼中的“低空經濟”(2)
體驗超能力。每個人都有職業敏感性,在低空領域的崗位上待久了,就會發現低空空域擁有巨大的資產化潛力,能引發管理模式、經濟模式和產業發展模式的變革。低空經濟天生具備數字經濟基因,可充分享受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帶來的紅利,實現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完美融合。
以我比較熟悉的全自主無人機巡檢係統“聖·寶蓮燈”做電力巡檢的情況舉例。塞罕壩機械林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場,它像一座堅實的屏障,擋住了南侵的漫天黃沙,但也正因為處於北風口上,防火難度極大。引入全自主無人機巡檢係統後,機場可以實現無人機電池與吊艙的自動更換。整個巡檢過程全程無需人員幹預,工作人員隻需要一鍵下發任務,航線自動生成,無人機可自動起飛前往巡檢區域。
低空經濟的不同場景應用
都“飛”在哪裏呢?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空間從二維的地麵延伸到三維的低空空域,經濟增長模式也發生轉變,從“二維經濟”走向“三維經濟”。
如果你仔細觀察過城市空間,發現這裏不僅由幾何形狀構成,還交織著複雜的數據和計算要素,如氣象、電磁環境、建築物、障礙物、禁飛區和地形地貌。這些低空空域信息正被數字化,重塑我們的生產生活。
對於低空經濟的應用,作為從業者我深有感受。此前,我曾參與過某企業的城市空地一體化治理綜合體的建設,它能夠助力城市精細化治理,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在新疆昌吉國家高新區,該企業所打造的空地一體化治理綜合體項目已經成為西部城市低空治理的範本。在電力領域,他們先後完成北京冬奧會、杭州亞運會重大保電任務。此外,該企業產品在新能源、消防應急、智慧林業、智慧文旅等領域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真真”的領先嗎?據中國民航局預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達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10年複合增速8.84%。
翻看最近的訂閱資訊內容,北京出台的低空經濟發展政策中,明確到2027年,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超過5000家,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武漢18條低空試點航線獲批運行”“海南定下低空經濟發展‘路線圖’”……目前,低空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政策密集出台期,行業發展在持續加速。
在媽媽的手機裏,大數據推送的不再隻是生活小妙招,現在多了很多關於無人機設備、無人機應用的小視頻。前幾天,她突然問我,你們那個“寶蓮燈”(全自主無人機巡檢係統)算不算世界領先?
我堅定地告訴她:當然世界領先!
當前,我國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已具有明顯優勢,未來中國低空經濟的頂尖產品和技術將與中華優秀文化一同走向全世界。
小鵬彙天“陸地航母”飛行汽車